听书的时候,突然听到了一个观点,让我忍不住停下车看了看文稿:
阿德勒认为愤怒都是捏造出来的。
对于这个观点,我是非常质疑的。
为了搞清楚这个观点正确与否,我决定从基本概念入手。
一、愤怒是什么?
愤怒,或称生气,是一种强烈情绪化的心理状态,通常包含了对个体受到的挑衅、威胁或伤害所产生的不适感及敌对反应。当某一对象愤怒时,会出现如眼、嘴张大,毛发竖起,以及胸部挺起、紧握双拳等明显的外在特征。同时此对象的机体会处于应激状态,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血糖和血压上升,心跳速率加快。【解释来源:维基百科】
二、人为什么会愤怒?
愤怒源于三件事,一件叫做“应该”,一件叫做“公平”,第三件叫做“对自己的无能为力”。
在所有促成人类之痛苦的思维模式中,最普遍而又最隐蔽的就是认为事情“应该”怎么样。
在愤怒,憎恨,酸楚这类情感中,“应该”这件事扮演了重要角色,“应该”这件事表明了我们期待别人的行为是怎么样的,期待这个世界是什么模样的。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话中有没有自己的影子:
朋友应该支持我
儿子应该努力学习,考出好成绩
丈夫应该善于沟通
妻子想要的东西应该跟我一样
同事应该尽职尽责
老板应当公平
火车应该准时
顾客应当把手推车送回超市
……
如果我们把上述观念当做绝对的真理,那么其中任何一种观念都可能使我们产生愤怒。因为,世界并不会遵循任何人设定的规则,更不要说是我们自己设定的规则了。对世界存有固执、僵化的期待,肯定会让我们容易发怒。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不应该对别人有所期待,也不是说我们应该对过分的行为逆来顺受。有时候,尽力抗争是很重要的,然而接受现实,灵活应变也很重要,毕竟事情并不会永远对我们有利。
第二件让我们愤怒的事情就是“公平”。
我们期待社会公平,至少希望自己享受公平的待遇,这种期待它与现实世界发生的情况并不相符。真实情况是什么呢?很多事情并不公平,而我们往往对此无能为力,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应该消极的容忍别人,那些不公平,不道德,不合理的行为,如果我们有办法解决不公平的事情,那么我们就要采取行动,所以解决问题的印象很重要。健康的心态应该是设法解决我们可以解决的事情,同时接受我们无法改变的很多现实。回到公平这件事本身来说,公平也是主观的,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相对的公正。
最后一件让我们愤怒的事情,叫做“对自己的无能为力”。
当我们因为某个原因无法实现自己的期待的时候,就会陷入到对自己的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人选择自怨自艾,有的人选择疯狂的咒骂自己或者指责别人。
指责总是伴随着愤怒与憎恶,有些人一辈子都在为自己的痛苦而责怪别人。这些人是这样想的:“都是她们的错”、“要不是为了她,我会过得很幸福”这类的话语。要求别人对我们自己的痛苦负责,这种情况只会滋长我们的愤怒,让我们难以释怀。
看到这里,很多人应该会有和我一样的感受:我们的愤怒有理有据,哪儿是捏造出来的呢?
三、阿德勒为什么会认为愤怒是捏造出来的呢?
阿德勒在书中举了个有趣的例子:
一位妈妈与女儿正在大声争吵,突然电话铃响起来。这位妈妈接电话的声音中依然带着怒气,但是当听到对方是女儿学校的班主任时,顷刻间将怒火压了下去,语气变得彬彬有礼。就这样,妈妈客客气气与对方交谈了几分钟。挂断电话后,她又重新勃然大怒,继续对着孩子大喊大叫。
看完这个案例后,我仔细一想,发现事实真的是如此,我们的愤怒,实际上我们是自己可以控制的。
生活中类似上述案例的场景司空见惯,很多人大概都有过这种“变色龙”的经历。就如阿德勒所言,愤怒是可收可放的一种“手段”而已。
我们认为的不会控制,其实只是不想控制。很多脾气好的人被赋予“有修养”,所谓修养,是用恰当的方式待人处事,懂得克制自己,而非任性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