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大学之后,每年回家过年,都会与往年有不一样的味道,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都在与时俱进地改变着。我的家在成都的乡下,每次从成都市中心回家,一路上都会看都我们小县城也在不断向着大城市发展,每次回家都会看到家乡的变化。
临近过年,在城里的街角,偶尔会看到卖爆米花的,现做现卖。几十年前可能会经常看到这个场景,但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要在城里面看到这种传统的手艺已经不容易了。所以在过年这段时间,那些手艺人都会出来,让喜庆的大街更热闹起来。当然也会迎来许许多多的人围观,特别是小朋友,对于他们来说都很新鲜。每年过年最开心的还是要数小孩子们了。过年可以买新衣服,过年可以放鞭炮。随着时代的进步,小孩子放的鞭炮种类也越来也多,鞭炮也紧紧的跟随着时代的潮流不甘落后。市场上,商家们也用着各种各样的手段吸引着孩子们的眼光。
回到乡下,虽然现在大家的生活都富足了,但是传统的农业仍然在继续,尽管我们能在街上买到各种各样的蔬菜,但是人们还是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特别是在过年吃年夜饭的时候,桌上的很多菜都可以从自家的田地里找到,又给过年新添了幸福感。所以每次回家都能看到在田地里劳作的人们。
不管世界怎么变幻,各种节日层出不穷,但刻苦铭心的还是春节。这次回到家,我们村发生了很多变化,去年都还是碎石路,今年回家就看到了宽宽的水泥路,我们院子里,几乎每家人都有一辆小轿车了,这条路的修建给我们每家人都带来了方便。邻居们也盖起了新楼,大家的幸福指数也在直线上升。家旁边的第二绕城高速也修建成功了,我们去成都周边的一些地方变得十分方便。不仅仅城市中心在发展,我们的小县城也慢慢强大起来。
临近过年,各个家庭都忙碌起来,最开始的就是制作腊肉和香肠了。记得小时候,基本上每家人都会自己养几头猪。每到农历年底,就会卖掉一头,然后剩下一头就找村里的杀猪匠在家里杀掉做腊肉和香肠。一头猪的任何一个部分都不会浪费。脂肪会用来熬成猪油,动物油冷了之后就会凝固,然后放在家里用来炒菜、吃面。它的血也会用来做成血旺。
每年到这个时候,我们小孩子都异常的兴奋,大人在一边绑着肥肥的猪,猪的叫声十分凄惨,我们就捂着耳朵在一旁看。回想起在以前没有手机的年代,什么都可以变成我们的乐趣。现在基本上也没有人在自己家里养猪了,所以看不到每年一次卖猪的场景了,更别说杀猪了。但是我们做腊肉的手艺仍然持续到了现在。年夜饭上,招待亲戚朋友永远都不会少了腊肉和香肠。腊肉和香肠就代表着浓浓的年味。
腊月二十四是收拾家里卫生的日子,用我们家乡话说就是“打扬尘”。就是清扫家里的灰尘,干干净净迎接新年的到来。以前的房子和现在的房子不一样,抬头就可以看到瓦片,所以很容易积灰。每年的这一天,我们都会用竹子最顶端的嫩叶绑一个扫帚,用来扫墙壁上的灰尘。每年的这天我和妈妈都是最忙的,除了打扫灰尘,还要洗床单被褥和所有的脏衣服。这一天过完之后,大年离我们也不远了。
腊月二十八是贴春联的日子,在我家,每年贴春联都特别传统,我爸从来不会用胶带这些东西,每次一到贴春联的时候,就会和面糊,利用面糊的粘性来贴对联。贴好春联后,腊月三十就要来临了。在这一年的最后一天,家里的人都要上街,用四川话说就是“赶场”,而且腊月三十这一天叫做“火把场”。我们会上街买一些年货。瓜子、花生、核桃、枣子、葡萄干、糖果、水果......老人们说,赶了“火把场”,新的一年都没有病痛,健健康康。
以前三十的晚上就是我们的年夜饭了,饭桌上大人们都会给我们发压岁钱,吃完饭以后小孩子们就出去放鞭炮,大人们就说说笑笑一起看春晚。但是现在,我们也不怎么放鞭炮了,年夜饭以后,大家都拿出手机开始抢红包。虽然金额不多,但是都图个吉利。远方的亲戚们也都会通过微信发祝福。网络缩短了我们的距离。
网络改变着我们以往的习俗。以前大人都会给我们小孩每个人包一个红包,而现在我们都是在手机上收到大人给我们发的红包,虽然说没有真正的红包拿在手上有感觉一些,但是爸爸妈妈给没有机会收走我们的红包了^_^。过年没有在一个地方的亲人们,也能通过手机和我们视频,送来新年的祝福。看春节联欢晚会也可以用手机摇奖来碰碰运气了。
大年三十的晚上十二点,鞭炮声就紧锣密鼓的响了起来,节日的气氛越来越厚。希望的我家乡能像十二点的炮声一样,热烈的,轰轰烈烈的繁荣发展。
自从离开家去上大学,虽然地方不远,但任然感受到了也明白了从此家乡只有冬夏两季。身在异地,父母没一次电话里的关怀都让我备受感动。尽管回到家他们也总是爱唠叨,我嘴上永远在反对着他们,但心里一直都是甜甜的。回家的意义就是陪父母聊天,让家里热闹起来,陪他们回忆过去。在他们眼里,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小孩,这样的唠叨和爱千金难换。
世界上再没有哪个国家能像过中国过春节这样声势浩大。不管我们身在何方,做什么事情,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当春节来临的时候,在归途中激动、急切的心情一定都是一样的。春节,简简单单的一个词就包含着我们家乡、童年的全部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