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 里 城 外
written by: 杨梅jillyang
(原创第4篇)
“我们降临世间,我们的内心深处存在着某种东西,自我们存在那一刻起,就渴求着与它相似的东西;也许这与婴儿吮吸母亲的乳房的奶汁这规律相一致,这种与生俱来的倾向随着天性的发展而发展。” ---浪漫主义诗人(十九世纪英国诗坛上的骄子)雪莱曾经在一首诗中说道。
诗人的视觉和洞察力是独特而深邃的,哲理性的剖析真实的存在于我的懵懵懂懂关于人生的美好憧憬和想象的回忆里。
时光荏苒,此刻,往昔如夜色中暖暖的灯光,微弱但给黑夜行走的人照亮了前程。
01 --- 城外的生活,有同感吗?
小时候,印象里我活波开朗,但更贪玩。
小学1-3年级,学习很棒,每学期保持语数满分。性格活泼开朗,爱唱歌跳舞,老师也爱我,所以一直很自信,爱学习,还非常幸福地享受小姑耐心给我功课辅导。随着小姑出嫁他乡,奶奶伤心大哭我也莫名地失落过哭过,从此我周围少了一位倾听者、陪伴者和教导者。
出生农民家庭,要维持一大家人的生活,而爷爷在我不满一岁就突然离世,爸爸妈妈就成为家里的主劳力,他们只有忙不完的春耕秋收,田间地头的寒来暑往,根本没有时间管我学习,更不用说听我分享上学放学那些趣事。所以,从这里这开始了我的人生转折。
四年级开始,语文还认真学,数学是方程,洋洋自得嫌老师讲的啰嗦,经常跟同桌在课桌下玩小东西,或吃零食,第一学期末考试异常惊讶---数学38.5,历史最低,第一次怯生生地把成绩单拿回家给爸妈看,愣是没敢等爸爸提问,便惭愧地哇哇大哭,弱弱的承认自己贪玩所以学期成绩明显退步。爸爸沉默不语,奶奶笑着说我孙女聪明好学没问题的,下学期努力进步;妈妈在忙着盛饭不语。就这样,忐忑终于放下,我安心地吃着午饭一边自省。
随后的重点阶段(五六年级),我努力过,认真过,但数学已经学不进了,贪玩的坏习惯好似影子般甩不掉。“你要跟学习好的同学一起玩,向他们学习!” 多年后的今天,依然清晰的记得妈妈在我睡前爱说的一句话。我确定,当时那个顽皮倔强的我,是没有当回事,“学习有那么重要?”这个疑问在我心里盘旋了两年,无解,就这个阶段。
02 ---理想在萌芽中生长,感恩遇见他。
一切都是意料之中和意外惊喜。
小升初考试语数都是刚刚过及格线,勉强当个中学生。陌生的环境,严厉的老师,还有来自各地的陌生面孔,我每天都规规矩矩的当个好学生,认真学习。最重要的是每天晚自习班主任的“人生课”,他是个年轻的小伙子,个高,普通话里面夹杂着乡音。但正是他朗读的那一篇篇心灵鸡汤,给予我十二岁出头时候太多的启迪---女孩子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走出农村,不能一辈子就跟菜米油盐打交道做个家庭主妇。。。。。。
老师几乎尽可能给我们朗读关于人生的课题,我的思绪徜徉并探索在那些辩证的哲思中,于是奇迹般地向往一个名词---城市。自长大以来,我去过县城仅有一次,当时赶车中转根本没逛。就这样,渐渐地,青涩时代一颗少女心开始仰望星空的闪烁,悄悄萌生出对未来城市的渴望。
回首过往,正是风华正茂的初中三年,我努力地拼搏着,勤能补拙,是我自勉的四字歌。能在如此艰苦的环境,偏远山区拥有睿智博学的人生导师指引正确方向,着实让我倍加珍惜,也非常荣幸。还记得第一次被叫到班主任办公室谈话,紧张不安的心像一根琴弦,意外的惊喜是“我去小学老师那打听过,你小学基础还不错,是个好孩子,初中一定得加油!”,而不是关于我上课跟同桌聊天的责备和期中成绩不合格的批评。
感恩遇见,感动于老师的第一次鼓励,感激您的善良和厚爱,给予我每一次跌倒后的帮扶和困境时的支援,使得我一步步勇往直前。
3 ---踏入城市的那一方土,就剪不断对城外的思念。
毕竟,农村养育了我,初到翘首以盼的城市,我跟它,的确格格不入。我宁愿回去,若可以。
一幢幢高楼,喧闹的大街,新鲜的一切客观存在,在我眼里,我更想逃离。那个十五岁的年纪,就懂得了怀旧,她好像失去应该有的快乐和激情。不知怎地,苦尽甘来三年后还是班上唯一的拿到师范学校offer的姑娘,理应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开端,彼时的她,站在理想的象牙塔,时常独自抹泪。
她不习惯周围同学的奢侈生活,搞不明白开学军训后一直在拼了命的学唱歌,以及接下来一学期的文艺活动安排,还有老师课堂的不严谨。“难道真的上了个假学校?” 这样的疑问在心里盘旋过好多次,突然班主任实话告诉我们所有人,不明觉厉,为时已晚我没有退路,要知道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支付那么大一笔学费,是沉甸甸的负担。
不适应、不合群、惧怕未来。。。。。。还有很多名词,都隐约变成我身上的标签。没有什么比失去自我和奋斗方向,更让人受煎熬。随波逐流吧,大家不都在混吗? 我就像没有根的浮草,行尸走肉般活着。那时候,真真切切觉得活着是一种累,虽然花季雨季的年龄。当然这样负能量的情绪也影响到我的舍友们。好姐妹们想着办法给我鼓励,给我走出阴霾的力量,一辈子都感激你们,还有遇见的其他班上的诤友,真心致谢!至少,在那座陌生的城市,是你们让我重塑了自信。
还要感谢一个人---我自己。第一次听见声乐老师钢琴演唱《我爱你,中国》美声时,我的心被她震撼了,爱上民乐的源头,就来自这里。于是,一段时间,在每个放学的夜晚我独自一人在教室练声,掌握不了的知识我能不厌其烦的翻看理论,然后去模仿,去揣摩,去体味歌曲的本真。。。。。。
4 ---人生的逆袭来临,我勇敢的选择离开、重来。
我以为就这样把自己浪费了,意料之中的选择给我了重生之门。毕业那一年能参加高考,前提是,必须过了我们市十个县高三联考的分数线。老天都在帮我,匆匆准备了两周,我竟然被录取了。打鸡血的状态来临。
好景不长,录取仅仅是个门槛,要知道,我们的三年成绩,与高三学生,没有可比性。几天的跟班学习,云里雾里的函数已经把我整疯,班上人多,我们插班生只有最后两排可以坐,高强度的课堂内容已经快压垮我稚嫩的双肩,视力从50到100到150,近视这浑水我必须摊上了。
重新开始一段人生,我依然独自决定,没有跟父母电话商量,意料之中,母亲阻止过,我没听。因为我特立独行的性格,父母对于我情况的一无所知,所以我不想放弃这个选择。
事实上,我很庆幸当初的果断和执行力,我用高三一年的时间,补充了三年的虚度,知识是灵魂,我用科学的智慧把自己过去三年患得患失的心病彻底治愈。还有明确的方向和看得见的未来,我为此乐不思蜀,活着的意义也愈来愈明朗。
高三的充实,重拾,自信,努力和拼搏,是我这一生中第三个转折点,我赋予它重大意义。在这座陌生的城市,我渐渐找回自我和丢失的灵魂,对博学多才之人的仰慕,对志同道合齐头并进之友的羡慕,对自己跟命运死磕之意志力的赞美,对未来征程的祈祷。。。。。。它们,都是我在这个城市存活并得到的收获,以及那一段岁月的美好,默默地铭记于心吧。
感谢自己的勤奋努力和没有轻言放弃,从而在异乡体会到了城市独特的魅力、美丽、温暖力,和支撑我继续好好活着的勇气!
5 ---走或留,你终将是你自己。
一座城,一些人;一座城,倾满情。
因为追求、渴望、期盼的浓烈,所以爱的单纯、自然。这种爱,首先是自爱,然后是爱生活、爱学习、爱老师、爱同学。爱与生活息息相关,有爱的城市充满阳光的味道。
一个人能在一个城留下来或去寻找更大更好的城,是幸福亦是成熟。人生大的起起落落在那些光景里,我走的太粗糙,等领悟后发现已经要面对离开,毕业和失业。失业不可怕,我选择继续上学去替代,而更多反省的是:我收获了什么? 是一个知性大方坚强的女子,敢爱敢狠又有分寸的大姑娘。这样,挺好!那时候的我,目送着毕业班的同学,我们一样哭着喊着,冷静后,我笑了。我清楚地明白一点:做最好的自己,每个人都要走属于他自己的路。
时隔多年,再次盘点这些青葱岁月留下的印迹,总能清晰可见,年轻真好!
关于人生,对于生命,我经历过一次次艰难抉择又一遍遍告诫自己不要轻易放弃。
我想起沈从文在《脆薄的生命》里这样的话“一个女子在诗人的诗中,永远不会老去,而诗人自己却老去。” 我想到这些,感慨万千:生命是太脆薄的一种东西,并不比一株花更经得住年月风雨,用对自然倾心的眼,反观人生,我不能不觉得热情的可贵,而看重人与人凑合的腾葛。
既来之则安之。
如今,来自城外的我被城里的另一个我接纳、眷顾和厚爱着,幸运挽着幸福。
感恩生命中遇到的良师益友,感恩一路相伴,感恩你们淳朴、善良和不忘初心。
祝福我们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