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偶遇一朋友。
问:“真巧,干嘛去呀?”
答:“也没啥事,本来想考个会计师证的,看来没戏”
又道:“不要紧了,你现在不也做得挺好的吗,收入也稳定,别太贪心了,知足常乐嘛”
朋友笑笑:“你看我好,我看你好”,话毕,就勿勿告别,说到点要去接小孩放学。
“知足常乐”,源于老子的《道德经》,其意是指侯王知足满足则心常快乐。语本《老子》又言:“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而这里的知足,指的是知识充足之足,才是恒常之足。
可见,“知足常乐”的知足不单单指满足的意思,还有充足、盈实之意。
人们都习惯于用“知足常乐”来劝慰别人,甚至于很多人以“知足常乐”为借口,放弃了自已一直在坚持的努力。
我常常在想:知足,真的就能让自已满足?真的可以做到“常乐”?
现实社会中,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上的无形压力,都在逼迫着你,常常被动的去做出选择,不管你想还是不想,愿意还是万分不情愿,你都得不断的去努力、去适应这个社会的急剧变化,唯有“变”,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要想超然于物外,做到随遇而安、知足常乐,也只能去找一处真正的世外桃园,才能修成“知足常乐”的正果了。
老子其中还有言:“死而不亡者”,指的是那些能为历史留下高尚道德、杰出功勋或旷世思想学说等,从而能长久活在后人心中的人,亦即名垂青史的人。
要做一个这样的人谈何容易!只能终生弹精竭虑,奋斗不止永远不“知足”,方有可能实现。
所以,知足常乐,绝不是指的满足于现状,不求进取的意思。
知足常乐,绝不应该成为我们前进路上,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为自已的放弃而找到的万能借口,而应该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终极目标。
写到这里,突然想到一个典故:
辜鸿铭常常捏着妻子的小脚时,就能文思泉涌,妙笔生辉。辜还曾对人津津乐道说:“前代缠足,实非虐政,我妻子的小脚,乃我的兴奋剂也。”康有为为此送过辜一张“知足常乐”的横幅,辜说:“康有为深知我心。”
愿大家都能站在最高处,沐浴春风,看万里妖娆河山,知足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