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渊喟然叹曰①:“仰之弥高②,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③,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④。虽欲从之,末由也已⑤。”
【注释】
①喟(kuì)然:叹气的样子。
②弥:更加,越发。
③循循然:有步骤地。
④卓尔:高高直立的样子。尔,相当于“然''。
⑤末:无。
【翻译】
颜渊感叹地说:“我的老师啊,他的学问道德,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深。看着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了。老师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我们,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们的知识,用礼来约束我们的行为,我们想要停止学习都不可能。我已经用尽自己的才力,似乎有一个高高的东西立在我的前面。虽然我想要追随上去,却找不到可循的路径。”
【解读】
颜回对孔子作出的评价中,既有主观上的感受,也有客观上的评价。在他看来,孔子作为老师,不仅有着伟岸的人格和渊博的学识,同时还有着坚定而灵动的教育智慧和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而这一切都与教师内在的修养有关。
作为一名教师,要有着丰富的学识。教师知识水平的高低,对于教育的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教书育人,师者要有着高尚的人格,并保持着对真、善、美的追求。这是因为,老师基本上就是学生们除了父母之外最为尊重的人,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直接影响到学生人格的养成。所以教育有时言传不如身教。所以,每个有责任心的教师,都应该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格。比方说,在颜回的眼中,孔子的人格就非常崇高,而且已经到了无法估量的地步。你越是亲近他,就越能感觉到他的伟大;你越是想了解他,就越能感觉到他身上散发出来的那种强大的人格感召力,让人们在不知不觉间对其肃然起敬。
优秀的教师,都有着灵动的教育智慧。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不同性格和年龄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还有,他特别重视身教,把个人的思想以及教育内容,几乎全都渗透在具体的生活起居、人伦性情以及礼乐政事等方面。通过这些生活细节,灵活传授高深理论。孔子在教育弟子们的时候,无论是与弟子们一起探讨,还是对着弟子们讲述,方式看似多种多样,但是却都遵循着一个基本的教学方法,即循循善诱。即便是生活中最平常的事情,他也可以让学生们从中明白许多大道理。
这个世界上没有失败的学生,只有失败的老师。教师不仅承担着教授知识的使命,还肩负着塑造学生人格的任务。这就要求教育者,在用先进的思想和教学理念武装自己头脑的同时,还应注重提高自身的修养。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受人尊重和爱戴的好教师。
韩愈在《师道》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就是说老师的作用和拜师学习的重要性。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