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部门研究显示,2018年我国早教市场规模预计可突破3000亿元。一个很庞大的数字。由此,确有许多家长选择了专业的早教机构。从数据来看,这是大势所趋;但从个体来看,本人的观点是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早教则不如不上早教。
首先,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有着自身独特个性的个体,她/他的生长发育有其自身的规律,不可能千篇一律、整齐划一。即便是同一月龄的孩子,也存在大大小小的诸如身高、体重、智商发育水平等的差异。即便是大家公认的敏感期,也不是完全绝对的。
如果只按一本教材、一个套路,按部就班地、不加辨别地对孩子们进行一样的早教,起到的效果很难说会是最好的。教育贵在因材施教,因此对“材”的了解至关重要,是教育的基础。对绝大部分孩子来说,最了解他们的当然是和他们朝夕相处的家人,尤其是爸爸妈妈。日日面对非常多孩子的早教老师,估计很难如此,大多情况下,应该都是“套路”。
有如此想法,当然是有缘故的。
小丸子两岁多的那个冬天,因感冒引起肺炎,为着父母疼爱孩子的心,所以去了最著名的北京儿童医院看了一周多的病,期间每天都颇费周章地从家开车一个多小时到医院,排大队挂专家号,在爆满的输液大厅里寻找位置,还要忍受看娃受罪的心疼。。。
但如此折腾,输了两天液之后,并未见丝毫好转,每天输完液回家还是咳一夜,本来以为可能就是见效慢,但确也实在忍受不了娃这么受罪,所以第三天又又换了一位专家看的时候,顶着专家有可能嫌我质疑她医术的雷,还是小心翼翼地问了一下:大夫,这个药见效这么慢呀?怎么都输了两天液了,晚上还是一直咳嗽?听此一问,专家马上往前翻了翻上两位大夫的诊断记录,生气道:这么大的孩子怎么能给开这么小的剂量?这也太不像话了。
细问之下,原来之前两位大夫都是按照两岁龄小孩的体重均值开的剂量,但小丸子的身高、体重值一直都是同龄孩子的上值,以均值开的剂量对她来说,药效太轻了,起不到很好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孩子输一天液咳嗽的情况就会大大好转。
而这体重均值和上值的差距,反映到药的剂量上,虽然可能仅仅是零点几毫克的差距,但治病效果,确是差之千里。由此,我娃白白地多受了两天罪。但也幸好我多嘴一问,要是新大夫还是循上一个大夫、上上个大夫的旧例,可能就不仅仅是多受两天罪了。万幸万幸!
最著名的、最好的、性命攸关的医院尚且如此,其他的,尤其是无伤大雅的早教,估计很难不模式化、不机械化吧。
其次,就遍地开花的早教机构本身而言,其中的绝大多数,其师资力量也很难让人信服。从大学到研究生,一直在师范院校就读,自然近水楼台,也接触到了许许多多的课外培训机构。不能否认,确实有很多不错的,但同样也不能否认,也确实有很多拉大旗作虎皮的。
过度包装、虚假宣传,几乎无所不在。具体事例就不列举了,各行各业,相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种情况。
最后,重申一下,父母才是这个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人,做她/他们的领路人,每个父母都难辞其咎。
作为不那么勤奋、不那么任劳任怨的妈妈,也有很多时候想借助外力帮助自己教育孩子,自己省省力气、偷偷懒,比如自己的父母、爱人的父母、幼儿园老师、课外兴趣班老师、托管班老师,但几乎每次的尝试都让我痛定思痛,这个责任是我自己的,必须自己承担起来,任何别的人,都无法替代角色。
写这篇,并不是想一竿子把早教班打死,只是想提醒列位父母:不管是否上早教或其他别的什么班,教育孩子,还是得自己多上心。
愿我们都担得起为人父母的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