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必须赞叹下心理学人的逻辑和用词。我觉得这本书小学三年级的小朋友应该都能读下来,因为所有用词都超级简单,但它背后隐藏的能量又足以震慑到你。这感觉就像是,一个得了重感冒的人,本身嘴里就觉得淡而无味,看到无菜无肉的白粥,食欲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可是当你把这碗白粥喝下去后,整个人就像喝了人参汤般通身舒畅了。就是这么神奇!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活出独一无二的自己”,意在向我们传达一个观念:我们应该更好地做自己,而不是做更好的自己。但是,看完全本后,我觉得这本书其实更侧重于解析我们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不是我们自己的自己。当然,这也很可能是我个人的心理问题。从心理学上来说,我们总是更容易看到我们自己想看到的东西。
书中有举许多例子来说明我们的一些心理问题或者倾向,其中有两个例子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其中一个是关于习惯性迟到的问题。这里说的迟到并不是睡过头了的那种迟到,而是你明明有充足的时间可以赶到某个地方,可你却还是总搞到最后来不及。我自己就是这一种!虽然我并不是习惯性迟到,而是习惯性踩点入场而已。很多时候去参加一些活动,我都会算好时间,然后在刚刚好的时间点到达。如果去的是一个不大熟悉的地方,为了不迟到,我会预留更多的交通时间,结果往往就是我会提前到达,但是就算是这样,我也不会直接去约定的地点,而是会在附近各种闲逛,直到约定的时间点到来。因为早到意味着我要等待或者我不得不面对一群我不是很熟的人,这都让我非常焦虑甚至抓狂。我相信很多习惯性迟到的人也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我从来没有深思过这背后的真正原因,直到我在这本书里看到这么一段话:“习惯性迟到,包含着一种很深却不容易觉知的心理------尽可能多地待在自己的世界里,尽可能少地进入别人的地盘。因为,进入别人的地盘,会有失控感,会不自在,以及其他种种不舒服的感觉,根本性地感觉是------别人的地盘不欢迎我。”在那一瞬间,我有一种被雷击中了的感觉,因为我想起来,如果我约见的人是我的家人或者非常亲密的朋友的话,我通常是会早到的,而且并不会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
第二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例子是,一个贤惠又漂亮的女公务员,嫁了两次都因为家暴离婚了,于是她认为男人都不是好东西,准备这辈子再也不结婚了。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她遇到了一个好东西,那个男人非常爱他,而且性格很好,甚至从来都没有跟女人吵过架。最后,女公务员经不过这个男人的追求,和他结了婚,但是结婚两个星期后,女公务员给她的朋友们打电话说,她又被打了。看到这里,按照逻辑性推理我们大概也能猜测的到是这个女人有问题,但是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女公务员的心理医生朋友追问了他们的吵架细节后才知道,他们起初只是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起了争执,然后女公务员就开始追问男人是不是想打自己了,就像某某某打自己一样。即使男人一再否认自己没有这种想法,女人还是坚定地认为男人就是想打他,最后男人终于在女公务员歇斯底里的“你不打不是男人”的喊叫声中一拳挥了过去。“其中的道理如果细致解读的话,那相当复杂。最简单的解读可以借用【自我实现的预言】,她已经预言了男人不是好东西,但现在,她眼前就有了一个好东西,这个好东西的存在颠覆了她预言,令她感觉不自在。是改变自己的预言去过幸福的生活,还是改变这个好东西去过自己早已习惯的生活并维护自己的预言呢?这个女人选择了后者。”也许这个故事稍显夸张,只能算是个例,但是不可否认,我们的确会不自觉地去捍卫我们的预言。很多时候我们对预言的热爱,远远超过我们对幸福、快乐或者其他美好事物的渴求。比如,当我们预言接下来会发生不好的事情,如果一直没发生我们会感到不安,如果发生了我们反而会松一口气,然后说,你看,我就说了会这样吧。或者,当我们认为某个方法不可行或者某件东西不好用的时候,我们会下意识的用各种方法去证明我们预言的正确性,却不会试着去证明这个方法是可行的,或者这个东西是好用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生来不同。不幸地是,随着年岁的增长,不同的我们却逐渐活成了一个模样。佛说,万事都有因果。我们会变成今天这个模样,是因为家庭的影响、学校的影响、社会的影响,还是自己的懦弱?我们只有搞清楚了自己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以及我们到底想变成怎样,我们才能扫清障碍、清除心魔,成为那个最真实的自己。
虽然,最终的关键在于你自己,但是也许这本书能够帮助你更快地找到一些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