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
|二十四节气
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度,进入秋分节气。“秋分”与“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此时昼夜平分,不再是夏令时节的昼长夜短。
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的终止,“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
秋分表示已经真正进入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起居、饮食等方面,也要做出相应调整。
01
秋分养生先养肺
秋分以后,气温骤降,雨水开始频繁,寒冷袭人。这种情况下,如果人体抵抗力差,稍不留心,就会引起口唇干燥、干咳,甚至感冒、哮喘等呼吸道疾病。
所以,在秋分时期一定要注意保养肺气。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适度“秋冻”,尤其是老人、孩子和体质虚弱的人,更要注意保暖。
饮食方面应多喝水,多吃糯米、莲藕、萝卜、银耳、百合、梨、苹果等能生津润燥的食物。
睡觉时要盖好被褥,少吃生冷食物,患有胃肠疾病的人,更要注意预防寒冷刺激以免引发旧患。
02
秋分时节谨防心衰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分时节,落对人体的身叶纷飞,各种萧条的景象令人忧愁、敏感多疑,久而久之,心健康非常不利,甚至出现头昏、乏力、心慌等一系列所谓“心衰”的症状。
所以,我们要调整好心情,谨防心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心态要平和,不要觉得时时处处都有人要和你作对,不要过于敏感。
遇到压力或苦闷,要多和朋友亲人交流,不要把自己封闭在紧张压抑的心理状态中;闲暇时间,多去锻炼身体,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还可以使自己的心胸变得更开阔。
03
注意胃部的养护
从秋分节气开始,人们的秋燥症状一般属于凉燥。秋分以前有暑热的余气,故多见于温燥;中秋之后,秋风渐紧,寒凉渐重,所以多出现凉燥。
当然,温与凉的变化,还与人的体质和机体胃肠反应有一定关系。
秋分以后,气候渐凉,是胃病的多发与复发季节。
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不注意饮食和生活规律,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而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或使原来的胃病加重。
所以患有慢性胃炎的人,此时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
04
秋分时节吃秋菜
秋菜是一种野苋菜,田园人家称之为“秋碧蒿”。
每逢秋分这一天,在岭南地区,昔日四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习俗,即“秋分吃秋菜。”
这一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最常见到的是嫩绿的,细细的,约有巴掌那样长短的秋菜。
采回的秋菜一般与家里的鱼片“滚汤”,名曰秋汤。
对此,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秋汤灌肠,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祈求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现代营养学表明,食用秋菜可增强抗病、防病能力,既令人健康少病,又可以润肤美容。
无论炒着吃,凉拌吃,还是做大馅包子,味道都是极好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