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广州参加培训,由于是新人,稍微有点胆怯,进门后找了离自己最进的位置坐下。培训之前,我们依次自我介绍。原本我并未留意周围的同事,直到她的自我介绍结束。吸引我的是她讲话中的自信和藏在言语背后的坚强。我开始细细地打量她,通过介绍得知她是一位军嫂,约莫二十八九的样子,如果不是她自己说,看不出孩子出门买酱油可以讨价还价了。她表明自己一直学习在平衡学习,工作和生活。在家做了4年半的家庭主妇,但并没有落下自身的学习,自学了思维导图和规范系统时间管理。很难想象,在一堆尿布,奶瓶,玩具和不间断的哭声中,需要怎样的毅力才能坚持每天学习。而且,她把自己收拾得很舒服,一套黑白职业装,后挽的头发,浅浅的口红,显得格外自信,跟大多数随便穿衣随便扎头发的家庭主妇大相径庭。
培训结束后已经七点半,我们一起下电梯,我看到她从包里拿出手机点开喜马拉雅,列表里有十点读书。我正愁没话题,就主动搭话“军嫂,你也有听十点读书啊”。她笑了笑说有空时候会听。就这样拉开话题,慢慢聊起来。她聊起自己的儿子,说平时这个时候他应该在看书。今后要上班了,没有她的监督,儿子的今年的阅读计划可能完成不了了。
我有点惊讶,因为我所认识的父母很少会在这幼儿园年龄段给孩子制定阅读计划。平时有时间看孩子写作业的都已经是屈指可数。我说“这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啊,这么小就培养读这么多书。” 她苦笑了一声:“跟很多家庭相比,我们家孩子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线,如果父母没有充裕的收入,怎么给孩子创造优越的学习环境,怎么赢在起跑线上?”
她推推眼镜看着我,接着说“父母提供的平台不同,孩子的视野就不一样。我儿子现在看书,很多词语和句子他都很难理解,而亲戚家小孩从小就接触不同的讯息,读起书来津津有味。他现在在学校学篮球,一学期700元,朋友家的小孩,寒暑假送到美国或者澳洲学习橄榄球,这种见识起跑线能跟人家比吗?所以,有时候并不是孩子自己输在起跑线上,而是父母的能力能不能让孩子在起跑线上领先。我和我先生的年收入不高,只能进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培养孩子,不说领先,总之不能落后。”
五月的广州应该是闷热的,可听完她的话反倒觉得背后凉凉的。“父母是孩子起跑线”,有多少父母认真想过这件事,大概都觉得学习是小孩子自己的事情吧。
突然想到知乎上的一个帖子“努力就可以上清华了吗?”清华大学晋军教授每年会对新生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父母职业,上大学前去过的地方,最喜欢的电影,最喜欢的书等等”。通过调查统计,清华学生里经济地位高的的家庭占得比例大,经济地位底的占得比例小,呈倒金字塔。入学前,清华学生到过境外的学生占43.9%,没出过省的为0,而西部一所211学校到过境外的学生只有2.3%,还有绝大多数没有出过省。一个学生能进入清华北大,并不仅仅是她的努力,你的家庭背景也占有很大因素,这决定了你接触的资源的多少,决定了你的眼界和见识。
的确,在我们整个求学过程中,个人努力与家庭环境是两个互补因素。父母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经济资本越多,你付出的努力成本就会相对减少。农村和县城的学生,为了考上好的学校,几乎没有外出娱乐,参加社团的经历,所有的时间都在啃书,做练习。而在大城市经济条件好的学生,从小培养兴趣爱好文艺特长,不用愁苦生活费,不用费力学习英语,课余时间参加各种竞赛,参加夏令营等等。甚至有的在全国竞赛中表现优异而获得保送。
这种云壤之别,不是能在同个大学上学就能消除的。“穷孩子”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拉近与城市孩子的距离,他们去参加艺术团,却没有音乐或乐器特长。去参加文学社,却发现自己文学知识面太窄不知道伏波娃,分不清奥斯特洛夫斯基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想参加外联社,最终因为缺乏自信表现不佳被pass。由此看来,即使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顶尖大学,在校园的生活和学习也没有那么轻松。
英国有部纪录片《56up》,导演选择了14个不同阶级的孩子进行跟踪拍摄,每7年记录一次,从7岁开始,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29岁,一直到56岁。导演的初衷是想表达整个英国社会阶级是很难逾越的。富人的孩子依旧是富人,穷人的孩子依旧是穷人。上层阶层的小孩Andrew和Jon,七岁就开始看《金融报》,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标将来要干什么。中层阶级的孩子也会有梦想,反对种族歧视或者去哪里上学。而底层的孩子却在为上学发愁,或者为一天没有罚站挨打而庆幸。在他们56岁的时候,导演组对每个孩子进行调查,事实上也确实是他们孩子时的期许表现那样,有明确目标的富人孩子已经完成他们的规划在剑桥读书或者在顶尖事务所金融街工作,中层的孩子也过着相对稳定的生活,而底层的孩子依旧重复着父辈的生活,甚至有些对未来迷失了方向。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父母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是塑造我们人生观的启蒙导师。有些父母认为学校才是教育孩子的地方,但有没想过,在同个学校同个教室,同个老师教学,为什么每个学生的性格各异,兴趣爱好各有不同? 父母对我们人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应该有这个觉醒以身作则去教导和培养孩子。
当然,我们选择不了出身,不能把所有责任推到父母身上。即使家庭经济条件不理想,我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为下一代创造更好的环境。鲤鱼跳龙门,飞上枝头变凤凰,丑小鸭变白天鹅并不是只上演在童话故事里。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就是农民家庭出身,三年复读考上北大,上了北大被同学嘲笑,开小灶被学校开除,每一步他都没有放弃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为儿女在起跑线上赢得助跑器。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在功利的社会,保持一颗平淡的心,不浮躁,不自大,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相信没有到不了的远方。不必责怪父母让自己输在起跑线上,也不需感谢父母有能力给自己提供助跑器,毕竟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起跑线之后的路,还是要自己来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