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的宇宙中存在数千亿个星系,每个星系包含数千亿颗恒星,在每颗恒星周围有种类繁多的行星。我想象数万亿个大小不一的物体在浩瀚的宇宙中缓慢地相互环绕运行,持续数十亿年。宇宙中唯一知道这些的物体,唯一知道宇宙存在的物体,是我们的大脑。
执着的大脑 研究人
《千脑智能》,一听书名就很吸引人。我们每天都在用大脑,大脑是怎么运行的呢?这是一个深奥的课题。杰夫·霍金斯年轻时读了研究DNA而闻名的弗朗西斯·克里克写了一篇关于脑科学现状的文章《思考大脑》后,非常感兴趣,认为可以在有生之年揭开大脑的奥秘,从那时起,他就一直在想方设法实现这个目标。非常佩服杰夫·霍金斯的勇气,挑战看似简单实则深奥的课题,他向麻省理工学院申请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博士研究生,在得到答复是:大脑只是一台混乱的计算机,研究它没有任何意义后,没有放弃。他沉下心来,每天都在大学的图书馆里阅读一篇又一篇的神经科学论文。读了几百篇,包括过去50年里发表的所有重要论文,后来返回工业界,成立了Palm公司,但是他还是想研究大脑,于是离开他成立的公司,创立了红木神经科学研究所,后面创立了Numenta公司,一家独立的研究公司以大脑理论为基础创造智能机器,此书展示了他们公司的研究成果,抛出了很多想法,读了过后,我想你也回思考一下我们的大脑的,因为它太神奇了。
杰夫·霍金斯对大脑研究的执着让人赞叹,虽然很难,但是从未放弃自己的兴趣,生活中这样的人很少。很多时候,我们为了生存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事物。
大脑有什么
杰夫·霍金斯把大脑分为新脑和旧脑。人类大脑最新的部分是新皮质,意思是“新的外层”。人脑的新皮质特别大,约占大脑体积的70%。它约有一张桌布那么大,它包裹着旧脑部分。我们看一个人的大脑时,看到的大部分是新皮质(有其特有的褶皱),只有小部分是旧脑。几乎所有我们认为是智能的能力,如视觉、语言、音乐、数学、科学和工程,都是由新皮质创造的。
旧脑,是千万年来人来进化的一些本能特征,比如肚子饿了要吃饭。新脑和旧脑会争斗,比如看着一块美味的蛋糕,新皮质可能会认为:“不要吃这块蛋糕,这不健康。”旧脑说:“这块蛋糕看起来不错,闻起来也很香,吃吧。像不像矛盾的你我,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在旧脑中没有减肥的概念,可是新脑中减肥能够健康和美丽。
作者认为,我们人之所以智能,是因为新皮质包含的不是一个世界模型,而是大约15万个感觉-运动模型系统,并且通过参考系发挥作用,大脑中的世界模型也是基于地图般的参考系建立的,不是一个参考系,而是数十万个。大脑新皮质中的大多数细胞都致力于创建和操控参考系,大脑利用这些参考系部署计划,进行思考,并且提到了三个发现:
新皮质有学习世界的预测模型、预测发生在神经元内部、新皮质的关键是参考系。比如我们伸手拿杯子,我们首先知道它相对于身体的位置,看着杯子,便知道它相对于身体的位置。有了这两个位置信息,就可以计算如何才能将手移到杯子上。我们的思维”实际上就是在一个空间、一个参考系中移动当前的想法,以及任何时刻存储在你大脑中的东西,都由参考系中的当前位置决定。有时候我们准备说点什么,被打断了,就想不起来,就是因为参考系变了。所以我们要成为任一领域的专家,你都需要有一个好的参考系,一张好的地图。比如爱因斯坦有关狭义相对论的发现最令人着迷的一点是,他所运用的参考系都是日常物体。他想到了火车和手电筒,从科学家的经验观察开始,如绝对光速,并使用日常参考系来推导出狭义相对论的方程。
你担心机器有意识吗
《终结者》《变形金刚》《人工智能》科幻电影中智能机器人有意识了,该怎么办?在作者眼中很简单“我并不会为拔掉一台有意识机器的电源而担忧。人类每天晚上睡觉时都是“关机”的,我们醒来的时候会再次“开机”。”在我看来,这和拔掉一台有意识机器的电源,然后再把电源插上没什么区别。
作者还提到,人类有可能与智能机器产生感情,也许人和机器之间有很多共同的经历,人会觉得与之存在一种人际关系。不过作者认为比较好解决,因为我们对智能机器本身并没有道德上的义务,他并不支持特地为智能机器赋予恐惧和情感,智能和意识本身并不会造成这种道德困境。
人类智能的未来
“缸中之脑”假说,很多人都应该听过吧。作者青少年的时候也很痴迷,“缸中之脑”说明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并非真实世界,而是计算机模拟出的虚拟世界。作者认为之所以大家会这样认为是因为大脑构建的模型明显出错了,并且会产生不利影响。错误模型产生的原因有三个:一是不能直接体验;二是忽视相反证据;三是病毒式传播。人类大脑容易受到错误模型的干扰,所以我们更要树立正确的意识。虽然作者没有给出如何避免错误的模型,不过从全篇来看,主要还是靠学习,通过学习知识寻找到正确的途径。人类智能的未来还是依靠学习,建立正确的模型。
最后,作者提出保留人类的遗产的三种方法:漂流瓶之信、长明灯、维基地球,也提出了阻止人类灭绝的3种方法:成为星际物种,例如利用智能机器改变火星,一部分人成为火星人;修改自身基因,不过这可能是保存知识和使智能生物得以存活的最可靠的方法,但也可能是最困难的方法;离开达尔文轨道,创造出像人类一样拥有智能但并不依赖人类的智能机器。
以上看上去有些科幻,不过以前很多科幻的事物现在不也成真了吗?想想,这个世界真的很奇妙,其实是我们的大脑很奇妙,为什么知道那么多的事物,为什么能够进行那么多的活动,为什么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太多的为什么就是千脑吧,人工智能真的智能应该也是类人的智能吧,千万种思想,无尽的知识,这条路应该很漫长,但是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