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元宵节。今天特地提前半个小时下班,走了大半个清河,给闺女买花灯。问了好几家超市小店都没有,最后在一个瓜子摊的旁边看到了几个。
与其说是花灯,其实只是加了一个杆的玩具。装上电池,可以发亮发声。质量不太好的那种塑料,更别说什么美观和设计感了。不能辜负一个晚上的寻找,挑了一个买回了家。
闺女很开心,但是总感觉缺点什么。
01
小时候的元宵节,热闹,快乐。
我们小孩子的快乐一般从中午开始。正月十五日刚好逢集,大人们会在中午前带着新买的花灯回到家中。小孩子们围上去观察,把玩,兴奋的不得了。大人会说,赶紧收起来,弄坏了,晚上就没得挑啦!
就这样,小孩子们在期待中等到黄昏。天色刚一暗下来,就有孩子挑着灯笼出来“得瑟”。其他孩子看到了,赶紧回去央求大人,马上挑出。出门聚集,组成了壮观的挑灯大队。
那时候的花灯是纸糊的,里面点上蜡烛。挑灯队伍前进不多时便会传来凄惨的哭声,同时伴随幸灾乐祸的笑声,一定是某个小孩子的灯被烧啦!
纸糊的花灯寿命通常比较短,小手稍微颤抖,小风稍微一吹,就可能送了小灯的命!通常不过多时,挑灯队伍的花灯就烧的差不多了。通常都是哭一场,便很快投入到快乐的玩耍中:借着月光玩捉迷藏,或者一起大声的用方言喊我们当地关于月亮的童谣。
月光,欢笑和童谣交织着的夜晚,永远的停留在岁月长河的另一头。
02
印象中,我的家里常年挂着一个大大的红色船型花灯。我根本不知道它的来历。从妈妈和姥姥的口中,我知道了一些关于那个花灯的故事。
我出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的农历九月。第一个元宵节的时候,我四个月大。这一年的元宵节,我爸赶集去给我买花灯。中午带回家的就是这个大大的大红色船型花灯。
这个花灯花掉了我爸七毛五分钱。据我妈说,当时满街卖的花灯,价格都在三分到五分这个范围,都是用极细的竹蔑做的简单框架,外边用纸糊成不同形状和花色。而唯一的这盏灯是多层船的结构,骨架的材质我已经记不起,外观是硬硬的质地很好的玻璃纸。用我妈的话说,这个灯可以说是整个小镇的“灯王”。我爸花掉的七毛五分钱,可以用来买十来斤肉,或者一家人一个月的菜。为此,我妈和我爸大吵一架。
三十年过去了,几经辗转,那盏灯不知何时已不见。可是,直到现在,我爸依然认为自己没错,他就是想给孩子他所见到的力所能及的最好的。
03
中学少年时代的元宵节,大多伴随着寒假结束春季开学。
懵懂少女时代的高二,偷偷喜欢着某个大男孩。一整个寒假不见,连开学都变成大喜的日子。
雀跃的奔向学校,上午像哥们儿像妹妹一样去和他聊天。聊到那天是元宵节以及我们当地的习俗,自然跑不了花灯。
午饭后,坐在教室中间第二排的我一抬头,一只浅绿色的圆形小灯笼晃悠着,由一根浅粉色的杆连接着一米七八的他的大手。一身蓝色校服,因为个子长得太快,裤子只到脚踝的长度。细长的两条腿大步跨过讲台,把手里的灯笼递给我。
不知道选择性记忆有什么规律和原理。上面那个画面在记忆里特别清晰。后面的事居然完全不记得。我应该是小心翼翼的收藏着这个灯笼,是我随后几年里非常重要的物品之一。伴我整个高中时代以及后来的北上求学。
后来我们一南一北去读各自的大学,走各自的人生之路,遇见各自生命中的另一半。大学毕业整理物品看到它,打开开关,致爱丽丝的音乐还可以正常响起。他笑起来微露虎牙的样子又出现在眼前。
我平静微笑,把它放入左手边的箱子,打包,快递回老家。右手边的箱子跟随我走接下来的路。
04
闺女还在玩她的新玩具。我想,明天一定要早早的下班。或许,爸爸妈妈陪着她,才是留给她的关于节日最好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