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之不宜得者竟得之,福终为祸;困穷之最难耐者能耐之,苦定回甘。生资之高在忠信,非关机巧;学业之美在德行,不仅文章。
你得了不该得的名利,那么名利终将成为祸乱;你能忍耐最艰难的困难和贫穷,一定会苦尽甘来;人生来最高的天资是忠实诚信,而不是投机取巧;学习好的人不仅要能写出好文章,更重要的是具有高尚的德行。
汉朝的匡衡就是这句的典型代表。
匡衡少时家庭穷困,酷爱读书,为谋生计,不得已去给地主当帮工,但是晚上没事,特别想看书,这时地主家的灯光从墙壁的小破洞上照过来,匡衡看到灯光,灵机一动,马上把破洞一点点的凿大了,借着这点微弱的灯光,认真的看起书来。
凭着这种踏实肯学的精神,匡衡成了有名的经学家,等到了很多人的推崇,连汉元帝都对他青睐有加。
后来汉元帝让他做了官,匡衡在任上,劝汉元帝亲贤远佞,节省开支,树立上行下效的榜样,在百姓中推广道德教化,弘扬礼仪之风。深得汉元帝恩宠。
后因政绩卓著,一路升迁到丞相,位极人臣。汉元帝后期,宦官石显干政,加重百姓负担,匡衡阿谀迎合,不敢直言。到汉成帝时,匡衡才带头弹劾祸乱朝纲的宦官石显,为朝廷铲除奸佞,算是做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
然而人的权利越大,欲望也一天天膨胀。年老的匡衡在自己的封地,利用封地的地图的错误,大肆扩张自己的封地范围。后被人告发,贬为庶民,没过几年就病死了。
后人评价匡衡说,少时凿壁偷光为读书,年轻时朝堂欺世盗名,老了还要窃国窃土。最后落得了,晚节不保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