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革命的出现
科学家们发现在距今7万到3万年前,智人发明了船、油灯、弓箭、缝制御寒衣物的针等,甚至还有出现了艺术和珠宝制品,比如在德国施泰德(Stadel)洞穴发现的象牙制品——狮人雕像;
通过狮人雕像,间接的证明可能出现了宗教、最起码证明了当时的人类能够想象出不存在的事物了。(感觉特别有意思的一件事是标致(Peugeot)汽车的logo也是一个立着的狮子,并且标致公司的起源地是法国瓦朗蒂盖伊村,距离施泰德(Stadel)洞穴只有300公里远!)
大多数的研究人员都相信,突然出现这些前所未有的重要成就,很可能是因为智人的认知能力有了革命性的发展;这时的智人已经和现在的我们一样的聪明,出现了新的思维和沟通方式。
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普遍被认可的一种理论是,偶然的基因突变,改变了智人大脑内部的连接方式。导致他们出现了新的思考方式,有了新式的沟通语言。
可笑的就是因为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未能找到、这一阶段为什么会突然发生蜕变的任何有力证据,所以只能最大限度以科学的方式推测;这也就给其他可能性的产生提供了孕育的土壤;
比如有一部分人员就将答案锁定到了《圣经》,就是众所周知的亚当、夏娃吃了智慧树的果实,虽然被赶出了伊甸园,但却拥有了智慧;才导致当时的人类突然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也有人认为是外星高等文明,以自己的基因序列为例改造了智人的基因,才使智人有别有其他人种或者物种。为了这一观点的可信性,这些人还以远古文明的壁画或古籍为证据进行阐明;比如中国三皇之一的“神农氏”,据说他的形象就是牛头人身;再比如埃及的太阳神 Ra(拉)的形象是鹰头人身;还有狮身人面等等;他们认为这些半人半兽的形象,可能都是外星高等文明改造的试验过程留下的证据,也就是没有被外星文明改造成功的产物,一直实验到我们人类这一完美物种的产生。
因为以上这些说法太过浪漫主义又太具有魔幻色彩,在这里咱们只提供一些想象空间,不做过多实质性的讨论。
无论智人基因的脱变是被高等文明人为改造还是偶发性基因突变,而如今看来起因的重要性远远比不上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因为基因的突变让智人产生了新式语言;当然人类的语言并不是世界上的第一种语言,只是相比于其他动物的语言我们的智人的语言更灵活;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能产生无限多的句子、也能表述无限多的意思;所以智人就有了更准确的信息传达;
随着语言传达的稳定性,慢慢过渡到语言组合的多样和多意性;进而语言在智人当中产生第二个重要的效用,就是“八卦”,这听起来有点荒唐,但通过专家的仔细研究,发现“八卦”这事儿确实挺重要的;
八卦有个特性,通常聊的都是坏事,一大群的人想要合作,就可以通过“说坏话”,能明确的知道自己部落里谁比较可靠、又是谁比较可信;通过八卦也能增进人际交往的亲密度,比如我告诉你别人不知道的信息是信任你,而能够毫不保留分享秘密的人多数不会是敌人。因此人群越聚越多,部落就会越来越大。
将语言发挥到“八卦”阶段的智人已经了不得了,而他们利用语言又创造了另一个强大的能力,就是“讲故事”。在文章的开头我们说了德国施泰德(Stadel)的“狮人雕像”,说明他们已经能够对从来没有看到过、碰到过、听到过的事物做出很好的表达。而这种虚构事物的独特能力只存在于智人的群体中,只有智人能谈论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事物。
更值得我们是这种“虚构故事”的能力,不只是让人类拥有了想象,重要的是大家可以在“一起”想象,“一起”来编织现实中不存在虚构的故事;因为故事是大家一起编织的,所以对故事的捍卫性也就更具有向心力;而向心力的存在就会对大批次的人群产生集结能力,也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共同目标。
为了能够说明白这种“虚构故事”的能力强于“八卦”的能力,那我们就不得不说到“邓巴数字”,什么是意思呢?大致的意思是说人类稳定社交的人数范围在150人左右,所以也叫“150定律”;
换一种说法就是,人类凭借“八卦”的能力,来维持的最大团体个数只能在150人;超过这个数字就无法做到深入了解,不能深入了解就会有信任危机。
而智人能够跨过这个人数阈值的关键,就在于“虚构故事”的能力;因为他们虚构出了大家都能相信地“守护神”(故事),这样就解耦了人与人必须相互信任的桎梏,大家转而去相信那个共同虚构出来的“守护神”(故事),即便是存在大量不相识的人,只要这些人同样相信这个故事,就能在一起共同合作。
换句话说因为有成千上万个“我”一起编织了一个“觉性”的故事,并选择坚定不移的去相信、去执行,那么就出现了的佛教;因为有成千上万个“我”一起编织了、一种特殊的纸可以兑换所需物品的“故事”,所以就有了的货币;因为有成千上万个“我”一起编织了,有共同的守护神(比如“龙”)、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历史、共同的语言、并且坚定不移的相信它神圣不可侵犯、不可分割,所以就有了我们的国家!
这就好比说不同分公司的职员,即使互相不认识,只要他们相信公司的存在,就有可能在面对有损公司利益的时候勇敢站出来;再比如前段时间的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战争,在残酷的战场上两位即使互不相识的战士,只要他们相信自己的国家主体,相信国土、相信国旗的存在,就有可能冒着生命危险去拯救彼此。
说到这里,咱们在把思绪切回到尼安德特人,我们之前的文章《你可能不知道的“我们”》说过,无论是从智力(脑容量更大)还是体力(身体强壮)各方面都要强过智人;而在大自然适者生存的冷血法则下却不可思议的只留下了智人。
从研究中不难发现。在狩猎技术方面,尼安德特人通常是独自狩猎,最多也就几个人为一个小群体的合作;相比于智人一次狩猎就可能组织好几百人;动辄就有可会将一个大型动物群,合围后进行族群体性捕杀,很可能智人们只需要一个上午就能产生上吨的鲜肉、脂肪、兽皮等。
咱们放飞一下思维,遥想一下几万年前,在那个远古时期的修罗场;智人进入了尼安德特人的狩猎场,如同进入屠宰场一般,势必会影响尼安德特人正常的食物来源,更甚者可能会搅乱局部生态;
对于尼安德特人当时看待智人的行为,就如同是我们现在所认为的侵略;两个部落难免不会发生情理之中的冲突;
而尼安德特人就因为太品质太好,爱护弱小还不会说谎,更不会虚构一些不存在的故事;在150人的部落群体里,要组织反侵略战争的勇士,排除老弱、病残、妇女、儿童等,或许最多能组织50人的作战部群进行对智人的攻击;
而智人这边为了捍卫共同利益,又有共同的“守护神”(可以是集团、可以是国家、可以是...),很容易就能集结500人以上的队伍;就此50人对500人的战役打响啦...
结果当然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