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春秋战国(东周)服装
历史上通常将周平王东迁洛阳,公元前770年~前476年之间的时期称为“春秋”时代,将公元前475年各诸侯国连年发生战争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之间的时期称为“战国”时代。
1、深衣
深衣也称绕襟袍,是上衣和下裳相连的曲裾袍服。
所谓曲裾就是左衣襟加长,向右掩,绕一圈后用腰带系扎。曲裾深衣“续衽钩边”是其特征。
由于着衣者从上往下看衣身较长,所以叫“深衣”。深衣形制的每一部分都有极深的含义,“深衣”即“深意”,比如早期下裳以十二幅裁片缝合,对应一年中十二个月。
深衣是春秋战国时代最有代表性的服装。早期深衣,右衽(衣襟右掩)、交领、上衣下裙,不分等级贵贱,男女皆可穿用。到后来,渐渐发展成女子的特定衣装。
深衣多以白色麻布制作,斋祭时用黑色,也有用暗花面料制成,边缘通常镶以彩帛。
2、中单
中单又称“中衣”,古注“禅衣”,是衬于冕服等礼服内的单衣,也叫中间层服装,“中衣,言在小衣之外,大衣之中也。”多由麻、素纱制成。上下通裁,其腰无缝。
3、襦、裙、袴kù
襦:是短衣、短袄的总称,一般长不过膝,“袍式之短者为襦”。如果襦的用料粗糙,则为“褐衣”,褐衣是劳 动者的服装。
裙:“裙,群也”,跟我们现在理解的裙一样。
襦裙:顾名思义由襦和裙缝合而成,即由短衣、长裙组成。
袴(同裤):同今天的裤不同的是,那时候的“袴”,裆部是不缝合的,只有两个裤筒,套在腿上,上端有绳带系腰间(呵呵,我想起了小孩穿的开裆裤)。用布做的,称“褶zhé”,用缯(zēng,丝织品)做的,称“袴”。褶袴为庶人衣服,后来成为专门的骑兵服和武士服。
4、胡服
想起了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没错,就是它。胡服是古代汉人对西域和北方各族所穿的服装的总称。
胡服特点是短衣、长裤、革靴或裹腿,衣身紧窄,活动便利。
5、舄xì、屦jù
商、周时期,男女穿的鞋子相同。舄、屦都是鞋子,屦是单层底的鞋,用麻、葛制成,夏季使用。
君王的舄:赤舄为上,黑舄次之,白舄再次;
王后的舄:黑舄为上,青舄、赤舄次之。
周朝,舄贵而屦贱。
6、服装饰品
在商周服装饰品中,以玉制品最为突出。
不仅君王本人常常一身华服佩玉,臣、卿也是足穿珠屦,腰配金玉。“君子比德于玉”,玉成为奴隶主贵族道德人格的象征。
夏、商、周时期的服装饰品主要有佩玉、佩璜、腰饰带钩、耳饰、颈饰、臂饰、指环等,其中周朝的腰饰带钩较有特色。
带钩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的挂钩,古又称“犀比”。多为青铜铸造,也有黄金、白银、铁、玉等制成。
7、军戎服装
商周时期的军队已用铜盔和革甲等作为防身的装备了,在周代已有“司甲”的官员,掌管甲衣的生产与调配,由“函人”来监管制造。
甲衣:有犀甲、兕sì甲、合甲三种。
犀甲用犀牛皮(革)制造,将犀革分割成长方块横排,以绦串接成胸、背、肩部宽度的甲片单元,每一单元为一属,然后一属一属排列串成甲衣。
兕(野牛)甲比犀甲坚固,切块比犀甲大。
合甲是连皮带肉的厚格,比兕甲更坚固,切块更大。
8、服装材料及纹样
商周的服装材料主要是皮革、丝、麻,高级用料如丝帛、绢、缣jiān、绮、锦、绣和精细的麻织物大多由奴隶主和贵族专用。
商周时期的染织工艺已很发达,表现在丝绸的织、绣花纹样方面,花纹图案大多呈几何形状,其中菱形纹占主导地位,菱形纹变化多端,诡如迷宫、精妙绝伦。
图案题材有:动物纹、人物纹、花卉纹。
图案色彩有:红棕色、黄色、绿色、土黄色、黑色、灰色等。
商周时期服装色彩多使用“五方正色”,即青、红、皂、白、黄5种(皂即是黑)。
哈哈!原来“不分青红皂白”这个俗语的来源这么久远啊!
感觉到后面弄成了考古了,哈哈!不过对于自己来说,了解这些,要写到相关的东西时,心里就有概念、有想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