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土文化知来处、融新景、能共情

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蕴含了文化、生态、社会和经济等多重价值。在波澜壮阔的乡村振兴征程上,我们可以因地制宜,运用长线思维、创新思维对优秀乡土文化进行保护、发掘与运用,让乡土文化“知来处”“融新景”“能共情”,以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打开“文化宝库”,寻乡土文化之“根”。传承和保护乡土文化,就要打开“文化宝库”,来一场“寻根之旅”。一方面,要保护和修缮“物质文化遗产”,将文化深邃的宁静乡村、美丽古朴的庙堂古刹、别具审美的园林宅院等历史文化的载体进行保护、修缮,助力历史古韵焕发时代新生。另一方面,要积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为载体,推动民间步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民族服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地群众的日常生活中,让当地群众在感同身受中重拾历史文化记忆,在原汁原味保留文化印记的过程中让乡土文化有“根”可寻。

讲活“乡土故事”,融乡土文化之“景”。要想让当地群众变“旁观者”为“参与者”,就要不断创新乡土文化的传播方式和呈现形式。一方面,要在传播上“拓新渠”,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将采集的乡土故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深入挖掘其内涵和价值,结合当地群众喜好,不断丰富、充实乡土故事情节,以围炉煮茶的形式讲好传统文化放事,以田间闲话的形式讲好农耕文化故事。另一方面,要在融入上“造新景”。找到乡土文化传承创新的“落脚点”,将乡土文化与现代文明要素相结合,在明确“故事主线”和“传播主旨”的基础上进行“融入式”创新。对乡土文化故事适度“增删”情节,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涵,让乡土文化成为与当代生活息息相关的靓丽实景,吸引更多游客循迹乡土文化故事的脉络读懂“乡土文明”,以文化旅游的方式为文旅融合开创崭新未来。

连通“情感纽带”,燃乡土文化之“情”。要想写好文化振兴这首“抒情诗”,就要以“情”入韵,连通“乡村”“乡情”“乡亲”三者之间的精神纽带。让乡土文化代代相传,一方面要抓“移风易俗”,通过因地制宜将各项“村规民约”落到实处,以丰富多元的活动推动道德教化与制度约束紧密结合,让广袤乡村劲吹“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另一方面,要助力文化惠民,借力“村晚”“村BA”等文化惠民活动,精心打造共享共有的乡村文化,展示地道民俗和传统民间特色,助力当地群众对乡村文化产生强烈的情感认同,从而凝聚将乡土文化发扬壮大的思想共识,真正唱好乡村振兴出彩大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