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传的大(玉)窝窝
看到老乡李晓伍发表在河南思客上的《那大如锅盖的馍馍》文章后,勾起了我的乡愁,我一直也想写那大窝窝,但不知道确切的名字,我的老家渑池县段村乡赵沟村叫(玉)窝窝。由于那个年代白面不够用,就在白面中掺一些白玉米面经过发酵后蒸出来,所以叫(玉)窝窝吧。
云南有句民谣这样说,“云南十八怪,草帽当锅盖”。窝窝,是一种蒸馍,很像锅盖,一个重达2市斤到4市斤。云南当地人以大米为主,从未见到过,也没有听说过如同锅盖一样大的窝窝。
网名平凡的同学说,在70年代渑池县南村人的乡俗习惯,过年到舅家行人情,哥哥们都会拉上半架子车的窝窝,虽然路途遥远,但也开心的不得了,每年最开心的事就是去舅家吃上好吃的,挣到压岁钱,那时候能挣到五毛钱和一块钱压岁钱都属于巨款。
真的好羡慕他们能够用上架子车,他们的亲戚都在黄河岸边,地势平坦;我们只能够用勾担挑着,用篮子挎着,用布袋背着,翻山越岭直奔北山的大姑家和石盘庵的三姑家。年前,妈妈要计划好,一共需要蒸多少个窝窝,比如爷爷、姨姨、姑姑等,还要配合蒸多少个糖包、豆包或者菜包,给表哥、表姐姐,礼轻人意重,亲戚都要走到。
那个时候,一个窝窝能转好多家,最后风干起皮干裂成几大块,不得不用小木棍插在中间,继续送出;有时自家送出去的窝窝经过层层流转,又回到了主人家中;有的还会长出点状的霉变的绿毛,吃的时候不得不馏了一次又一次。
后来串亲戚不送窝窝了,改送点心、水果罐头、粉条、猪肉了。现在,窝窝不送了,也不蒸了;点心、水果罐头、粉条、猪肉也退出历史舞台了。亲戚家相互走动得少了,这年味也淡了。
年,就这样刺溜滑过了。过年不再是一种憧憬,仅成为了一种形式而已。那时过年,缺的是年货,不缺年味;现在过年,不缺年货,缺的是年味!
趁还能回忆起来那时的(玉)窝窝,别让其在指尖再流逝了。
(以上图片来自河南思客、高古楼)
2019年2月11日 赵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