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期女性成长必修课笔记
为啥别人比我进步快?
南怀瑾说过,学佛修禅最容易成功只有两种人,一种充满智慧,另一种即是下愚诚敬之人。诚然,下愚诚敬这一群人若能遇上好的导师,凭着一股笨劲与虔诚,历经几番实修,千转百回,也是能逐渐见悟佛的禅机。充满智慧的人那就更不用说了,他们会圆满的融合世间法与出世间法,具备强大悟性的资质。而在这中间的一群人,不上不下,没有智慧的圆融,也无下愚者的坚定信念,很难在利益面前不为所动,这种人即便学佛,学来学去绕来绕去难免一味只掉进世间法中,反而误己误导大众,误解了佛学的真正内涵。
这么好的课,为啥老公不跟我一起学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改成己知所欲也勿施于人
孩子考的分数不好,很沮丧。
错误的说法:没事,妈妈都觉得你很不错了,你不都两个星期没去上学了吗?能考到这个成绩妈妈觉得很不错了。
正确的说法:宝贝看到你拿到成绩单的时候挺沮丧的,让我感觉到你对这个成绩不大满意是吗?妈妈也感受到其实在学习成绩这方面你对自己还是挺有要求的。因为这次的成绩没有达到你的要求,让你在心里有点沮丧,有点难过,是这样的吗?
每个人都向往自由,但不是每个人都敢享受自由,因为每一份自由的背后都承担着责任。(如在高速上敢调头,横穿马路)自由行为的背后要承担什么后果。
宽以待己,善于待人。不要带着委屈去爱任何人。
第一天
一、
1.每一份自由的背后都有一份责任
2.能改的是缺点,改不了的是弱点
3.成长是潜移默化,不是推翻重来
4.人越在某一个问题上失控,这个问题越是你的短板(协调自己的情绪),不是控制不了发脾气,是想通过发脾气来去掩饰、掩盖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无能。
面对老公自私失控,面对孩子不自律发脾气。
5.不提倡控制情绪,但是可以控制情绪带来的行为。(脾气:情绪+行为)
6.我们可以管理和修正我们的情绪。
7.我们的家庭或许根本不缺爱,我们缺的是表达爱的方式和感受爱的能力。(爱就在点点滴滴当中)真正的爱是藏在细节里的,不爱是讨你现在欢喜。
恨是变了型的爱。
二、原生家庭(自己的影响+孩子的影响)
1.成长不是为了挑剔别人的,而是为了成长自己的。
喜欢就是放肆,爱就是克制。
家长让孩子学习就是为了让孩子掌握更多的生存技能。在世界上活得自由一些,选择面宽一些。不是受制于生活,而是掌控生活。
人生都是有缺憾的,我们要把手里这张牌打好就可以了。
2.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是肯定的,但影响不一定都是坏的。情绪不好的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神经官能症,另一类是人格失调症。责任归结于自己是神经官能症,责任归结于别人是人格失调症。
责任向外推的是人格失调。怪自己的是向内攻击,一般是抑郁了。
3.不要过度的关注孩子,适度则好,每个家庭都应该是等边形的。
4.我们没有办法改写过去,但是我们可以为过去赋予新的意义。我们可以重新的去审视一下自己的过去,得出一个新的结论。
5.探索原生家庭的意义在于自我成长,而不是责怪家庭。不管家庭给我带来什么,都是上帝送给我的礼物,好好接受这份礼物就好了。
未来过好了曾经的伤痛就是勋章,未来过得不好所有的伤痛都是挥之不去的阴影。
6.原生家庭不是用来批判的,是用来超越的,当你超越了就是成长了,批判是纠缠。
(多分析自己,少分析别人,及时调整自己)
做只是缓解了你内心的焦虑,盲目的做,不如不做。
三、原生家庭的九种类型
1.完美主义:父母的成功,是让孩子自由自在的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2.粗暴独裁式:孩子没有主动权、没有话语权。
你成就不了你想要的孩子,但是他能够把你训化成他想要的家长。
反问自己:跟孩子的对抗中,家长战胜过几回?
a.尊重孩子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成就孩子。
b.对孩子不要太独裁,会成就一个逆来顺受的孩子。
3.过度的溺爱:没有原则、让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溺爱是最廉价的爱、溺爱是放纵、溺爱是不负责任。
a.对孩子的严重忽视
b.过度的自我补偿
4.过度的保护:父母什么都不让孩子做,一方面渴望孩子成长;一方面阻碍孩子的成长。每一个妈宝男的背后, 都站着一个当妈上瘾的妻子。
5.过渡的惩罚:容错率低,惩罚不是目的,是一种手段;但不是让孩子纠错的手段,是能不用就不用的手段。
a.导致孩子胆小,没有担当
b.撒谎成性(撒谎的目的:逃避惩罚、获得奖励、攻击他人)当我们发现孩子身上一个问题时,我们先不要去考虑做些什么能帮孩子改变什么问题,而是先思考我做了什么让孩子一直维持这个问题。(从做些什么能让他改变——做了什么才让他维持不变)。
焦虑:是对不可控的事物过度控制欲导致的。一个孩子的抗逆力不取决于他受到了多大的挫折,而是失败之后的支持力量。容错率适当(家里地漏例子)
聪明看事情,糊涂一颗心。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养育孩子就是在养育自己。
6.忽略:对孩子一种忽略,让孩子在家里没有存在感。
马太效应:好的越来越好;差的越来越差。
家庭关系(两性关系讲)
多子女长抢妈妈,抢同一样东西?
是因为我们在跟孩子表达爱的时候,方式不对,孩子觉得缺爱的时候,才会去争。孩子争的永远都不是东西,争的是爱和尊重。
要让孩子感觉到妈妈的爱就是一口清泉,随时要可以随时取到。
上铺的孩子每天下床去厕所拿我的纸,就跟拿自己的一样。
妈妈说,让她拿纸又不值钱,给她买两包
孩子说,不是纸的事,真是对牛弹琴
妈妈说,你刚才说是纸,怎么又不是纸了
其实孩子想要上铺孩子的尊重,妈妈没有get到。
7.拒绝:父母冷漠,没有办法和孩子亲近。我们会用我们的行为不断去验证我们的认知是对的。
说话:说一些无关痛痒的。如:吃饭了,出去遛弯儿吗?
聊天:说说心里话,高兴的和不高兴的事儿的分享。
跟自己的孩子亲近不起来,每天生活在一起,但内心没有交集。原因:
a.与自己的原生家庭有关。自己在原生家庭没有得到过,所以不会表达亲近。
b.与自己的情感有关。夫妻关系不好,沉浸在悲伤中,不想面对孩子。
c.自己在原生家庭遇到的伤害或缺失。生长在重男轻女的家里,自己不喜欢女儿,觉得女儿自私,总是说妈妈我想去哪儿玩,我想吃那个,不到十岁的孩子这都正常。但妈妈说她小时候从来不敢说我想怎么样,把委屈自己当做常态,当自己女儿表达需求的时候,我看不惯她,讨厌她。
我们会用我们的行为不断去验证我们的认知是对的。不要固化认知,我认为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这是心里投射。如每天下班回来看到孩子看电视玩手机就说,你天天放学回来就知道看电视玩手机,孩子说我现在学习后休息,那怎么连续两天都发现你,你就这样,还解释。
8.性侵:一定要保护好孩子,让孩子有边界感。要让孩子懂得自我保护,心灵上的创伤很难弥补。
9.争吵暴力的原生家庭:父母的关系恶劣,最容易在教育孩子方面爆发。但是却让孩子误以为,是自己导致了父母关系的恶化,孩子就会感到自责、自卑、抑郁。如果你们的关系好的话,一定会照顾对方的感受。看似是在教育孩子方面爆发了,实际上是你们的关系出了问题。
对抗的不是你们的教育方式,对抗的是你这个人。不要因为自己的内心的不安定,来搅浑家庭的水,让孩子在水里不知所措。
过度谦虚使人猥琐。当别人夸你的时候,说谢谢,谢谢你发现我的好,我的美,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别人都没有发现我的优点,你能发现,让我很感动。
四、怎么摆脱原生家庭的困扰
1.把父母从父母的角色先回归到人的本质,不神话父母。
神话父母:天下没有无不是的父母
用神的标准要求父母:他们不配做父母,做出这样的事,对我伤害这么大,不配我叫他们爸妈。
在父母那里有委屈,会在两种声音反跳:
a,唉!他们毕竟是父母呢,我不能说啥
b,他们不配做父母
当孩子说,你们不做做父母,指责你的时候,怎么说?
因为爸爸妈妈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到位,给你造成了伤害或者你对我们的表现很失望,你才觉得我们不配做父母,我特别能理解,我会怒力地尽量做一个好父母。
我们不是最完美的爸妈,但也不是最差的爸妈,我们明白身上的不足,但不要因为身上的不足而过度的自毁和自责。
天下没有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不要给自己判死刑,只要学会怎么做对孩子更好就行了。
通过学习既爱上自己做到的那部分,还包容自己没做到的一部分,还要努力的去完善自己没做到的一部分
2.负罪感是最大负能量,任性是被严重低估的美德。任性是笃定在爱我们的人面前展现。孩子没有在你面前任性过,说明他跟你的心里距离远,他不认为,你是无条件爱着他的
3.如果父母对我们造成了伤害,真正原谅的前提是暂时不原谅,而改变的前提是暂时不改变。
当我接受我自己原本的样子,就开始改变了;当你接受孩子原本的样子,他就开始改变了。
接受:我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被动的)接纳:我知道这个客观事实存在,我也不否定他,但是我也知道他有改变的可能。我知道这个客观事实的存在,但他并不是永久的状态。一旦有转机,我都愿意去尝试改变他。
他不上学了就不上学了,大不了初中不毕业呗,他想去工作就去工作,不想去工作,但凡我活一天就养他一天。这是接受,无可耐何。
不接纳也不接受:别人都去上学,你不上学,就去上班,别在家躺着,无能的抓狂。
真正的接纳状态,我知道你可能经历了什么,一定遇到了困难,导致你现在回不到学校,没有力量回到学校,我们可以等一等,妈妈可以陪着你,什么时候你觉得自己有力量了,想尝试着再回学校试试,我们可以一起努力。
你稳定了,孩子就稳定了。
4.对过去无法释怀的人,对当下也不满意;让孩子对当下满意了,孩子就会慢慢的释怀。
当孩子说你们都搬出去住吧,我自己在这里住。爸爸在外地工作,跟爸爸打电话也这么说。父母该怎么说?
孩子,这不仅仅是一个房子,还是一个家家,是一个整体,谁都没有资格让另一个人搬走。
孩子反应大也正常,说明孩子被这句话击中了,孩子的情绪是被激活了,暂时不相信父母的话也正常,其实孩子内心是认为父母不接纳自己。要跟孩子反复确认家的意义。
“你走吧,我不想看到你!”
其实家长要反思。对不起,不管你恶不恶心我,我是爱家里每一个人的,我家里的谁都不能让其他人离开。
妈妈你对不起我,那天你我刚拼好的乐高你都给我剁了,我怎么样,你打我,但凡孩子回忆过去委屈的事儿。(翻旧帐:对当下的自己和你不满意?是不是当下妈妈哪里做的不好,让你不舒服了,让你想起了过去?)对当下满意了,就会对过去释怀。对过去难以释怀的人,证明他对当下不满意。可能是对自己不满意,也可能是对父母不满意。
让他把委屈都说出来。认真听,妈妈都记不清那时候咋说的了。我还说啥了?.... 是吗?是这么说的,那时候你一定特别的委屈,是不是特别生气?那时候我都没意识到。如果说那时候我做点什么,会对你更好。如果你是我的话,你会怎么做?那我现在怎么做会让咱们现在的关系也更好?
5.先从爱自己开始,再去爱孩子,爱家人。想让孩子幸福,就先幸福给孩子看。(两个人可以幸福,一个人也可以幸福。)
我们先去从爱自己开始,再去爱家人,不要去说都是因为你,要承认自己的力量有限,想让孩子幸福,就先幸福给孩子看,两个人可以幸福,一个人也可以幸福,谁都阻碍不了我们去追求幸福,不要陷入一个死循环里出不来,不要纠结的活在过去里。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绑架我们,唯一捆绑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
对于自己离不开的人,天天想着他的不好;对于一个离开的人,我们天天想着他的好。
6.父母对我们的打击、贬低,只是对他们自己不满意,不是你的原因。
对自己越不满意,越爱挑剔孩子。我们的内心是什么样?我们看到的世界就是什么样。
7.接纳:我承认客观事实的存在,也不排斥寻找改变的机会。(接纳比接受更积极)
当孩子给妈妈买衣服,买蛋糕的时候,妈妈说:别买别买,不要不要不需要。孩子怎么回答?
都说父母是人一生最应该敬的活菩萨。对父母好是给自己积福报呢。不要拒绝我给自己积福报的机会。
8.不是妈妈需要,而是我们需要,孝敬父母,就是给自己积福报,妈妈拒绝就是在拒绝我积福报的机会。
五、萨提亚:人的一生最重要的两件事:一是生存,第二就是自我价值感。(价值≠价值感)。
自己有价值,不一定有价值感。不要把挣钱作为有没有价值的指标。不管别人承认不承认我们的价值,我们要自己承认自己的价值。我们要做一个有价值感的人。
1.价值在交换中才会有所体现。
a价值需要外界的认可。
b不认可的人,只是你不符合他的价值需求,但不代表你没有价值。
我从此要做一个有价值感的人。
价值感低的表现:敏感,消极,自卑自责,有强控制欲,特别在意外界的评价。
价值感高的表现:灵活
成功的特质:执行力力强,灵活,有自尊
自尊强的人,是自我满意,有信心让自己越来越好。
自尊心强的人,是敏感对外界有一种攻击性,总怀疑别人认为自己不够好。
如何提升自我价值感?
a.多元评价。多人多方面多围度
不认为某一个人某一方面对我有没有价值。
b.正向的语言描述。
我是一个自卑的人,需要增加更多的自信。(我是一个自卑的人,特别不自信。)
早点睡吧,明天我们需要早起。(早点睡吧,明天又起不来床了。)
改变自己的语言环境。你的嘴就是你的风水。
改变体现在细微当中。
c.做自己想做的选择。
做对的正确的事情,而不是自己想做的事情。要让自己有价值感,总得做自己想做的选择。
懂事儿懂得是别人的事儿,任性才是被严重低估的美德。
d.从他人满意到自我满意。
引导孩子自己对自己满意。引导他自夸,不要害怕他自夸。
谦虚是我知道我行,但并不认为只有我行。承认共同绽放,百花齐放的状态。
妈妈,我喜欢他,但是他不喜欢我。
不要说咱变优秀了,就会有更优秀的人喜欢咱。
不喜欢你,因为你不是他喜欢的类型,但是并不代表你不优秀。你可以改变自己变成他喜欢的样子,也可以抱着自己的本色等待一个欣赏你的人出现。
“我想变成他喜欢的样子。”这样比较辛苦,如果你不是他喜欢的类型,可能费了很大的劲,也未必能变成他喜欢的样子。你想试一试的话,咱也可以试试。
e.观照自我的感受。
不要为了关照别人而委屈自己。也让孩子学会自我关照。
面对孩子的时候要尊重孩子的感受:当小客人要玩孩子的玩具的时候,我要说这个我做不了主,这个是哥哥的,我要问一下哥哥,尊重哥哥的想法。
让孩子感到父母给予的充分尊重,他才会自我尊重,才敢于在别人面前强调自己的感受。
自我价值感高就不会有向外抓取的感觉,总想抓点什么才安心是自我价值感低的表现,精神不放松,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先让自己放松下来,生活才能顺起来,不要总为自己找借口,每个人看到的都是自己想看到的那一面,问题不是问题,只是我们看待问题的方式才是问题。
好的关系是相对独立又相互依赖。
你可以不需要对方,但你要让对方感觉到被需要。依赖和独立的动态平衡。
六.什么是独立
1.人格独立。能为自己的事情做决定,能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任。
2.精神独立:不害怕孤独,不会为了融入任何的圈子而委屈自己。
我渴望友谊,我也不害怕孤独,不要为了融入别人或某个圈子而忘记了目标而跑偏,我们要有强有力的坚定的心才不会被带偏,把专注力放在想要的事情上,不要去分心,就会放下曾经别人的误解。
3.情感独立:我不会因为失去任何一个人,一段感情而活不下去,真正好的关系没有恐惧,不怕失去没有期待,没有负罪感。
4.经济独立:我们在某个阶段可以经济不独立,但是我们不能失去经济独立的能力。全职太太不能失去赚钱的能力,得到老公的价值认可,经济支配的自主权,你得有一定的自律性。
七.情商的五个方面
1.自我了解:首先自己要了解自己,才有可能去了解别人。
我的需要是什么,我最看重的是什么,对自己不了解是原生家庭中对自己的压抑和驯化有关,否认自己的情绪,否认自己的喜爱,否认多了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了,教育孩子不要去否定孩子的真实感受,但也可以拒绝他的不合理要求。自己把自己活的太憋屈了,就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感受,要去多体验。
孩子说饿了,想吃吃腿。可以不让孩子吃鸡腿,但不能否定孩子饿的感受。
2.自我的行为管理:我们可以管理情绪背后的行为。我们允许情绪发生,约束情绪背后的行为。
3.自我激励:在低潮的时候能够自我激励。
4.识别他人情绪的能力
妈妈往往不顾孩子感受一直说,孩子会不尊重你,可能就是你的行为激怒了他,不要挑戏别人的情绪,不要只顾自己说的过瘾,听和观察对方也很重要。
5.能够处理好人际关系
好的人际关系是在自己和别人的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
八.共情
1.共青之前先供认知
共情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人际关系的好坏,把自己的耳朵放在别人的心理,穿一穿别人的鞋,走一走别人的的路,感受别人的感受,才能了解别人的认知,共情之前先共认知。
a.理解人性:人性是渴望被理解被认同的。
当别人说出自己的苦恼的时候,不要着急给别人灌鸡汤。要认同理解他。
b.人性都是自私的:顺着人性做事,逆着人性成长。
案例,我和小明都没有写完作业,老师说批评我一顿气死我了。都没批评小明。
1.指责:你作业没写完,老师就应该批评你。
2.比惨:不公平的事儿多了,我跟你说说我的事儿比你这还惨呢。
3.打岔(转移话题):算了算了,别难过了,爸爸带你去吃火锅。
4.讲道理(超理智):咱下次把作业写完,老师不就不批评了。
你和小明作业都没写完,老师只批评你,你很伤心,觉得老师不公平对吗?你希望老师公平对待这个事情。
共情4个要点:
A.站在对方的视角使用第二人称。
你这会有点烦躁是吗?老师批评你不批评老小明让你觉得不公平是吗?
B.让对方来确认
你和小明都没写完作业,老师只批评了你,没批评小明,你觉得不公平对吗?
C.共情是由浅入深。
浅层次:说出他的想法感受。方法:把他的话重复一遍再说给他。高级的共情引发思考,树立目标。那你觉得咱们做点什么能够更好一些呢?咱们要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咱们怎么做会更好呢?
孩子没考好,很生气。
妈妈说那你下次好好复习不就好了吗?你下次好好学。你考不好又很生气,又不想好好学。
这次成绩考的不理想让你很难过,你其实觉得自己的付出其实很挺多了。应该考得更好一些。你想妈妈做什么?你觉得怎么做会更好一些?咱们调整哪些方法会更容易接近你的目标呢?
说事实+感受+想法
孩子想要10块钱去交朋友。
家长怎么去沟通?
别人往我的碗里撒土的时候,当别人冒犯你的时候,你要找机会呈现冒犯你的事实。不要等忍不住的时候,你表现的蛮不讲理。
4.要有丰富的描述词语。
把孩子说不出来的感受给呈现出来,家长要学会语言翻译能力,同时帮孩子做情绪表达,多教授孩子做情绪的描述,孩子与孩子的差别不在于知识点掌握多少,而在于有一定的情绪表达的能力,当别人冒犯你时,先不理他,等有机会呈现出冒犯你的事实,帮孩子内心里说不出的感觉描绘出来。
共情的5个层次:
孩子说我不想上学,天天起早贪黑的,那么辛苦。
A.毫无共情:完全忽略对方的感受。
B.片面共情:能理解对方的处境,但依然忽略了对方的感受。
是啊,十年寒窗苦读,大家不都是这么熬过来的。
C.基本共情:我能理解你的行为和感受,但是我不能给到积极的回应。
就是起早黑贪黑的,就是很辛苦,但是大家都这么卷,咱也没办法呀。
学习强大,作业多,再加上老师很严厉,连喘息的能力都没有,你就是希望自己能有放松的时间。现在都满足不了。
D. 高层共情理解对方的行为,感受,能把握对方的需求。
作业多,学习强度大,你就是希望自己有点放松的时间,都满足不了。
E.理解行为,关注感受,激起共鸣,满足需求。
其实你也不讨厌上学,但是作业太多了,老师太严厉了,反倒让你有点抗拒了。你不过就是希望学习生活张弛有度罢了。妈妈也觉得学习不能是生活的全部。咱们可以讨论一下怎么平衡学习和娱乐的关系?
共情的问题:
1.共青的是情绪,不是行为
我都想杀了我妈:我看你提到这个事这么生气肯定是你妈妈有些事儿让你特别生气,特别不舒服。你能说说你和妈妈之间发生什么事儿让你这么愤怒呢?
我都想把教学楼炸了:哦,你走到教学楼下边都这么生气,你看到教学楼都满腔的怒火。是因为你每个周末早晨可以睡懒觉的,还得来这儿补课,你见到他就能怒火中烧,恨不得把他炸了才能解气。
真不想上学呀?
2.
上学有啥用不就为了挣了几千块钱吗?大学毕业了也不见得找到工作。我现在出去工作。比他们赚几年的钱有啥不好的。
确实是有些人没怎么上学也照样挣钱,甚至挣了很多的钱,妈妈也承认真的是有这种情况。但是从妈妈这个角度想,你还太小,即便出去工作,首先咱们没有什么技能,年龄也不太允许,最重要的是妈妈不希望你还在成长的阶段过早的接触社会,妈妈觉得你还没有学到保护自己,我会担心,你不是你没这个能力挣钱,我也认同你不上学也能够赚钱,但是妈妈承认你在成长的阶段,我要有能力。没完呢
3.共性是度则好,不要过度共情。
孩子说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怎么共情?
这个工作你不太满意,没有体现你的价值感,你觉得自己做什么样的工作,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是呀,在这工作中天天重复,其实你想做一个有创造性的工作,但这个工作重复性太高了,你觉得几十年如一日,你有点养老的感觉,你有点不喜欢他?
艺考没有通过孩子很失望。
九.沟通
沟通常见的误区:
1.用道理去解决情绪问题。
2.还没理解就先提建议了。
先理解他的想法,再给提建议就容易接受。
3.为了回避冲突而暧昧沟通。明确拒绝,爽快答应,千万不要含糊其辞。
妈,我想要电脑。那回头再说吧。
合理的给合理的不给。
不要指责他,你还好意思提出这样的要求,你不知道咱家啥条件?
初二男孩在家里和我说,妈妈我与社会脱节了是吗?怎么共情?
你在家里待的时间长了,你有和社会脱节的感觉是吗?你因为和同龄人不互动,好像融不进这个社会,你有担心了。
十,高效沟通
1.善于倾听,不打断,反应式倾听。
充满兴趣的去玩。你有什么想法呀?
2.听出弦外之音。
妈,你不跟我商量,就把我生出来了。
你是不是做我的孩子不快乐?妈妈做了什么让你不高兴,妈妈怎么做能让你开心一些?
3.从善意的出发点去解读对方的言语。
像我这烂运气,如果能中奖我都去吃屎。真中奖了,那我去吃屎不吃屎。当然不吃。那我不言而无信了,你不让我做到言而有信吗?
正是因为你是一个言而有信的人,所以刚才你说你要中奖就去吃屎,现在中奖了你就很犹豫很挣扎,去吃屎吧,你很犹豫很为难,不吃吧又很为难,不想做言而无信的人。妈妈听出来了我要中奖我要吃屎,你本意是中奖这事发现你在身上概率太低了或者是根本不可能发生在你身上。妈妈是想把这笔钱用在合适的地方花出去,但既做了善事。
4.沟通的次序:别人想听的——可以讨论的——再说你想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