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作为思想交流的手段,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是批评者与被批评者为达到共同目标而携手合作的桥梁,也是人生自我完善的一种动力。有时几句巧妙的批评,会使学生豁然醒悟,走上自强奋进的道路;有时几句不恰当的批评,会使学生形成自卑的心理,而自暴自弃。因此,班主任应该更新批评观念,谙熟批评技巧,逐步形成富有启人心智、催人奋进的批评艺术。
正确的批评态度应是平等的双向思想交流。
批评,是人际之间的双向思想交流。它既包括批评者对被批评者所做“错事”的判断、评价和改进意见;又包括被批评者说明、承诺和改正的态度。如果只有批评者一方思想情感的宣示,而无被批评者一方思想情感的表达,就不是严格科学意义上的批评,或者说不是一种积极的批评。但是,在有的班主任看来,批评学生似乎是班主任的一种“天赋特权”,习惯于“自我中心”式的批评。他们总是把一种既定的自我观念来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凡不符合这个标准的动辄就批评。这是错误的批评。
积极的正确的批评,有赖于教学的民主化,有赖于师生的平等互爱。这就要求教师彻底清除“天赋特权”的传统影响,确立批评是双向思想沟通的新观念。
进行平等的双向沟通的批评应是:
对学生表示关切的态度,无论手头有多么重要的事情都应暂时放下,把目光热情地投向学生;
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而不可用“胡说”、“哆嗦”打断学生的说话;
鼓励学生发表意见,诱导学生对批评作出积极的反映,询问学生有什么谋求改进的措施;
清楚的表示自己的态度,“嗯,你说得有理”、“你的办法不错,不过再加上一条就更完美了。”这样的语言,可以筑起双方思想情感沟通的桥梁。
恰当的批评方式应当把人和事分为两体。
当学生有了过借之后,有些班主任批评学生不是针对事情本身,而是将学生的过错与学生人格发展混为一谈。这必然会给批评带来情感干扰。批评者一见到某个批评对象就火冒三丈,就会使批评失去分寸。
有益的恰当的批评,应该将人和事分为两体,表明批评是对事而不是对人。不要因为学生犯了一点过错就否定他存在的价值,否定他今后的发展。就像打字机打借一个字,小提琴发出一个不和谐的音响,并不影响它的价值一样。班主任应把学生的过错看作是一次失误,而不可因此把他看成什么人,甚至对他的未来作出悲观的预测。
将人和事分为两体的批评应是:
在人格上师生双方是平等的,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对所犯过的错误要具体分析,指出不良后果是可以避免的。要让学生明白,只要改正,就可以防止不良后果的发生;
允许学生有失败,不要一失败就指责学生。避免可能导致的心理打赌,不要让学生有“万一我失败了怎么办”的心理负担;
忌用“你总是”、“你从来”、“你永远”、“你这一辈子”等词语,不要以偏概全。
三、明确的批评目的是谋求改善的措施。
真正懂得批评的人,着眼点放在改正上,而不是放在错误。古语曰:“求善勿过高,当思其可以;责恶勿太苛,当思其可爱。”这是很有道理的。改善到什么程度,是否具备改善的条件,必须从实际出发,应该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所谓“跳一跳摘到果子”。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学会自我竞赛、自我比较,使学生经常体验到自己在进步,增强他们的成功感和自信心。所以,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不要忘记提出明确的改正目标和具体的改正措施。
有助于达到改善目标的批评应是:
批评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期望学生改变某种行为,达到什么程度,班主任要了然于心;
要宽严适当。所批评的行为必须是可以改正的。如果所提改正目标是切合实际的,那就必须严格要求,务必说到做到。言而有信,行而有格,不得半点疏忽;
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不要勉强学生去做他们做不到的事情;
谋求改进措施,应取与学生商量的态度,并千方百计帮助学生付诸行动,促其实现;
要记住学生过去的言行,让学生学会自我竞赛、自我比较、自我评价。
批评是一门艺术,作为班主任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总结,把批评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动力。唯有这样,才能使批评为之教育服务,才能造就出“四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