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暑假。
我爸那时还在苏州常熟的九里工作,时隔7年我回到了出生地,三间瓦房,我家住东头,门口马路铺的全是地砖,我爸每天骑着一辆蓝色的自行车去上班,车胎压在地砖上哒哒作响,很有节奏。我跨在自行车的后座,双手抱着他的大肚腩,车过路口,进入市集,挤着买菜,赶着上班,人车就多了起来。
主路的转弯处有家早餐店,每天我在这里下车,买瓶“李子园”和一个豆沙馅的麻球。“靠右走,路上注意车辆,不要乱零吃食。”我爸推着自行车,走过铁桥去上班。
下午四点多,我去桥头等他下班带我买菜,自行车锁在农贸市场门口,买之前总要我问问想吃什么菜,至今只要去买菜还有这个习惯,而我喜欢去农贸市场的原因仅仅是那有一排卖玩具的摊位。他东家看西家问,最后还是去熟人摊位上买。
怀宁人在农贸市场门口开了家小吃店,和我爸妈都很熟,五毛钱买一串五香卤豆腐,小时候我称之为“羊肉串”,从沸腾的铝锅里夹出来,还滴着汤汁,这是我下午的最爱。
记忆里我爸做饭很好吃,特别是毛豆烧鸡和猪肝炒青菜。男人最好的状态不止事业的成功,买菜做饭洗衣,还要把时间和陪伴留给家人和生活。我爸给我养成了喜欢逛菜市场习惯,这便是热爱生活的开始。
2004年,暑假刚开始。
没人送我去江苏常熟,几番打听,得知舅婆要送我表妹去苏州,就把我捎上了,从天柱山站坐绿皮火车到苏州,我爸再从常熟赶到苏州市区接我。
第一次坐火车,两个小孩子玩得很疯狂,结果我的双肩包被人顺走了。到站以后我一个人在火车出站口等我爸来接,我妈至今说起这事,都觉得舅婆胆子大,敢把我一个人放在偌大的火车站。
等待被大人接走的我,每隔十几分钟就去小卖铺打公用电话给我爸。最后实在等不住了,跑到公交站台等,有半年没见了,我都有些忘了他长啥样,来一辆车我要挤上去看看,生怕我爸也认不出来我。
我爸到站以后也在找我。“沿着车站的走廊找,玩具摊、小商店都找了,就连地上打铺盖候车人怀里睡的小孩都扒着看了。”事后他说再找不到就要报警了。最后还是用公用电话联系上,我爸一把给我抱住,就像生怕会有人要来抢一样。
走了很远的路,就为了能和父母团聚,因为见面不易,所以更应该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特别是工作以后,没了寒暑假,只有飞跃千里的新春团圆,仅仅7天。
中学到大学期间。
在我整个学生时代,我爸就去过三次学校。初一第二学期开学没几天,到学校送被子给我,具体经过我已经记不清了。高中他来了一次,先后遇见了我的化学和政治老师,化学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他:“孩子正在发育,补充营养的同时,也要补充脑力”。如此委婉的说法,我爸是听出来了。没走多远他又碰上政治老师:“这孩子问题分析能力比较好,能写,好好培养”。两位老师让他在短短几十分钟里经历了悲喜两重天。
第三次就到了大学。在这之前我认为自己独自去报到没什么问题的,但是我爸坚持要请假送我去,理由是不想他错过我人生的重要时刻。大包小包坐上火车到合肥,等了差不多两个小时,转车到阜阳已近天黑,进校园就是一场大雨,父子俩的运动鞋穿成了雨鞋。住在学校附近的酒店,我爸就开始给我交代大学要计划完成哪些事情,其实重中之重的就是在校期间要入党。这是他年轻时的遗憾,也是心结。
办好所有入学手续,特地拉着我一起在学校食堂吃了餐饭,主要是他想看看学校的伙食,怕我不习惯皖北的饮食。下午送他坐上10路公交去往火车站,提着牛仔背包随车一路南下。后来我经常翻看朱自清的《父亲》那篇文章:“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2015年,10月。
我刚刚熟悉工作岗位,接到我妈的电话让我近期有空去趟苏州,追问下才得知两周前我爸遭遇车祸,肩峰骨折。匆匆请假从黄山到苏州,上楼推开门,手上包还没放下。“爸,你怎么样了”。我爸见我来了,原本靠在床头,正坐了下,微笑地望着我。“没事,去医院看过了”。瞬间红了眼圈,哽咽的声音很小,面部表情里稍微有些腼腆。我妈在旁边打趣:“这下好了,儿子来了就撒娇了”。
问清事故情况以后,约见肇事方、跑交警队、去医院,因为还涉及到后续的赔偿问题,又跑了司法鉴定中心、税务局和我爸的单位。我爸为此遭了大罪,肇事方女儿的行为和态度更是激怒了我,那是我第一次压不住心的火,红着脸在公共场合和别人吵架。
我爸休养了大半年以后,交通事故也顺利的了结。那年年夜饭的餐桌上,一向滴酒不沾的他,提着酒杯跟我说谢谢,把自己喝醉了。这可能是他第一次觉得自己的儿子长大了,遇事不乱分寸,也能为他挡风遮雨。
2017年,端午节。
这一年我妈辞职在家照顾我奶奶,也是我大学以后回家次数最多的一年,回家了5次。到家才知道我妈前几天骑车扭了脚,我爸妈向来都有报喜不报忧的习惯,出了事瞒不住了才会说。更惊奇的发现我爸的牛仔包居然也在家,才知道我爸回来已经两天了。几天前我电话问过他,他说单位就放一天,不回去。
看他买菜回来,我故意开玩笑问他怎么回来了。“我怕你妈脚上伤的严重,我回来给她做饭”。说完以后他小傲娇朝我做鬼脸。
当初因为家庭成分和经济条件不好,外公强烈反对爸妈的爱情,但是母亲态度很坚决,为了能和父亲在一起,喝酒差点醉死,外公和外婆心最后软了。我爸向外公做了很多保证和承诺,开始戒烟、戒赌。白手起家,生活清苦,一路走来,但是父母之间感情向来很好,争争吵吵也是恩恩爱爱。
人这一辈子,会说很多的话,做很多的事,与很多人擦肩而过,能遇到一个对你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的人却很不容易。再后来,我读了杨绛先生的《我们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