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的小豆豆》前面看起来很轻松,后面却有点沉重,因为涉及到了战争。
看这本书有几个地方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是在后记里面彻子说,这本书出版了以后,引起很大的反响,是她始料未及的。这其中有很多读者给她写信,其中一个是在狱中的作者说,如果她遇到小林宗老师的话,或许就不会这样了。我也曾遇见一些事,庆幸一切都还好。但我不曾想过,是否那个人不是她,结局会不会不一样。因为这样想已经没有意义,最重要的是要活在当下。
小豆豆在车上捡钱的那一段真的好有趣。其实,现在我也有和小豆豆差不多的心里。到现在我依然有个疑问,如果在路上或者某个地方看到一块几毛钱(数额很小的钱),到底捡不捡,如果捡,应该怎么处理这些钱比较好。大部分情况下,我都是视而不见的,因为太在乎别人的会怎么看我捡这个钱了。有时候总感觉,小钱的命运总是有些悲惨。因为数额太小,容易被忽略,躺在大街上,很多人都不会将它捡起。任凭它被人踩,被车碾过,被风吹,被雨淋,何其凄惨。
战争,它摧毁了一个教育家的梦想。彻子听说后来的小林宗变得沉默寡言,也是因为战争给小林宗带来的后遗症。战争很残忍无情,因为伤害的永远是最无辜的人,也容易将人性扭曲。政治斗争的副产物,最终是由平民百姓来为其买单。所以,看完整本书,需要一个人静静待一下,因为心情有点沉重。
这本书之所以反响如此之大,如此之广,一方面是开始大家并不认同小林宗的教育方法,从不相信这样能教孩子成才,殊不知几十年后,惊讶发现,这些孩子遵从自己意愿,走自己想走的路,并在所擅长的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这才引起那些不相信的人惊叹,还要装着不在意的样子说,嗯,还行。另外有些人是推崇这样的教育方法,可是因为各种羁绊,而没办法实施。看到小林宗做到自己想做而没做到的事情,一方面是欣慰,另外一方面当然就是反思现代的教育方法。
我们都希望每个小孩子能快乐成才,但是又不知道应该如何引导。曾经风靡全世界的快乐教育,又被各路人马质疑。在比较火爆的育儿节目两个贾说,贾松涛认为很多中国家长误解了快乐教育的原意。他认为快乐教育是对的,尊重孩子用兴趣引导学习,是颠簸不破的真理。但是,快乐教育并不等同于舒服教育或者优哉游哉的快乐教育,而是欧美精英所实施严格的勤勉的快乐教育。估计看到这里,很多家长都会懵逼了。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我认为,小林宗校长在巴学园里面,他是鼓励每个学生做自己。多少人想做自己而没办法“做自己”,这其中痛苦大概只有自己能品味。但是,很可惜的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到底是什么阻碍自己做自己。
特别是现在,社会更加开明,各种价值观相互拉扯,如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是在这种漩涡中,不知所措,极目远眺,只有孤单,迷惘,不安,恐惧,害怕,不知所措。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原谅我的无病呻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