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吴军的《态度》出版了,我只看过他的《智能时代》,但因为他是“得到”的专栏作家,所以他的书我也会买来看看。
不是“得到”的每本书我都能看下去,有很多是受限于学识和精力,翻翻不感兴趣也就算了。
比如《大国宪制》、《中国史纲》等,我还没有到那个水平,只能听书了事。
《态度》又不同,本身就是相对较为散碎的书信,目标群体又很是清晰,就是他的女儿。
这和我看王小波的感觉一样,一气呵成。
我并不是说《态度》和《特立独行的猪》有任何的相似之处,我只说我阅读的快感是一样的。
2
《态度》分了六个大章节,从学习到做人做事,小事讲故事,小处显爱心。
一个孩子能够如此充分的尊重父母的意见,而并没有发展成二元对立的关系,这在中国起码我听说过的家庭里是非常不常见的。
在信里,经常能够看到的两个关键态度,一个是作者害怕她无法接受就冥思苦想了很多天,决定选择这个角度来说;另一个是,我理解并充分尊重你的选择,也相信你能够做好。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美国家庭的普遍相处模式,但这值得我一再流连。
3
因为是书信,而且是给孩子的书信,道理通俗易懂,并且也没有解读的空间,所用的文字,所讲述的道理和事例已经极简。
我且说说,我印象最深的几个道理。
4
把时间都用来做有回报的事情。
这几乎是最简单的关于时间和精力的建议。
只要衡量一下,我现在做的事情,是不是有可能产生回报,不用现在,不用很明确,只要所做的事不至于全然毫无回报就可以了。
打游戏,放松娱乐,加强关系,疏导压力,这都可以,但不要孤零零的就是为了玩游戏而玩游戏,这样的事情就属于全然毫无回报的事情。
短期可见,一想而知,这样的事情,衡量过后我如果能够扔掉,那得属于这个建议的功效。
5
很努力,但是知识太少,对于发展很快的科技一点也看不懂,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周围人赶超自己。
一个已经很成功的人,拥有着我们大多数人梦想着拥有的财富,书中说,即使马云获得了10亿美元的融资后,也赶不上他。
这样的人,在时代的洪流里,被冲刷到了只能吃老本的地步。
我抱着现在的工作、知识、环境牢牢不放,又怎么不是另一种吃老本的行为呢?
如何破?
去了解发展很快的新科技。
我听说过比特币、区块链、人工智能、小程序,但我对它们的了解,已经就写在了上半句话中。
总是看一个领域内的书籍,也不能叫做成长。
6
如果苹果的产品越做越烂,库克精神层面的自我修行却在提高,这对世界并没有帮助,只有损害,这种所谓的“善行”只能算伪善。
修行是为了普度众生,修行不是目的,应该想好了目的再去修行。
或者说,让世界变好一点这个目的所带来的行为,本身就是修行。
7
金句很多,无法穷举。
诸位看官如有心动,买一本,慢慢看,不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