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心智》12积极创造

十行采集:

1.对于存在性焦虑的一个经典回答:生活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但你可以为它赋予一个意义。

你必须找到一件高于个体的事情,把自己融入进去,让自己成为它的一部分,它才能够为你的存在提供意义。

2.你要先投入去行动,才能从行动中获得反馈,把这种反馈转化为动力和激情;而不是要先有了激情,再去行动。

兴趣不是找到的,而是在接触和深入的过程中,慢慢习得和生成的。

3.叔本华的“钟摆”状态:生命就是在两种悲剧之间来回摇摆,一种是追逐欲望过程中的痛苦,另一种是达到欲望之后的空虚与无聊。

4.我们获取快乐的方式,大体上分为创造和消费两类。但仅仅通过消费获取快乐,会不断拉高我们的阈值,从而让我们陷入更大的空虚之中。

而且一旦你的阈值被调高了,你就很难适应创造性的快乐了。

5.消费主义的实质,是一种对人的价值的异化。它认为:你的价值必须由外界来评判。为此,消费主义衍生出了一种非常强大的技能:创造需求。

6.三种层级的快乐:

•最低级:短时间内给你快感和愉悦感,让你“爽”,但仅此而已。

•高一级:给你长期稳定满足和归属感。

•最高层级:给你意义、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包括:创造,给予,帮助,连接。

7.创造是最能够体现和产生价值的活动。它跟消费恰好是对立的。它的本质,就是让我们把定义价值的权利,从消费主义的手里,重新夺回来。

8.三个方法,帮你安排好每一天:

•每一天,你能有多少留给自己的“整段时间”,你就能做出多少有效成果。

•“时间黑洞”:指你无意识的、习惯性去做的事情,包括日常琐事和不良习惯。

建议:为这些事情设定一个明确的边界。

•检验方向是否正确的适时复盘:

针对“为什么”,做成果清单。

针对“怎么做”,做KPT复盘法。(保持、问题、尝试)

9.提升效率的五个技巧:

•高效并非多任务,而是懂区分优先级。

•专注不是长时间工作,而是少量多次的冲刺。

•状态不是等出来的,而是训练出来的。

•节奏和规律不应该千人一面,而要结合自己的实际。

•任务不要全都放在一起,而是分成三张清单:行动、问题、甜点清单。

10.有效休息:

•交替休息,让自己走得更远。

•动脑休息,切换不同模式。

•心灵空间,让自己持续成长。

•设定边界,别把主动权交给别人。


一行精华:

生活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但你可以为它赋予一个意义。

最高层级的快乐:给你意义、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创造,给予,帮助,连接。


触动,反思,改变:

我们要找到一件“高于个体”的事,主动投身进去,创造价值,这才是生命的意义。

但是并不是先有一件事情、再被我们找到,而是我们先去行动,从行动中获得反馈,再把它升级成为我们的兴趣和事业。

试着把消费转化为创造,去发现自己内在的倾向,以及愿意为之奋斗和能力的方向。去连接更广阔的世界和更多的人,为自己“定位”。

为了节约时间和精力,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不必要、不重要的事情对我们的牵绊,要事第一,以终为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