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的,近期国务院和教育部都对学科培训进行了一定的规定。先是国务院的政策,规定是这样的:校外培训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接着教育部紧随其后,又发通知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两个政策一前一后,都释放了这样一个信息和趋势:那就是以后周末、节假日、学科类的辅导班,一定会大幅减少。
2、 “双减”政策关乎国计民生,教育公平是国家意志,让教育回归常态是百年大计。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要理性看待国家政策。要从原来单一的通过课外补习的方式来提升孩子的分数转换到提升孩子的能力中来。要从把孩子的成长推给学校、推给教培机构的简单粗暴行为转换到做父母的要有科学的教育观、成才观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来。
3、教育,从来都不是一件省心省力的事、养育孩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活。古有“孟母三迁”,今有“海淀妈妈”。虽然“双减”政策限制了学科类培训,只要教育选拔机制不改革,拔尖录取的做法还在,选择躺平的父母,终究还是少数。只是,大家从原来的单一学科补习转换为提升底层能力的训练。
4、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大量应用,重复性的一些简单工作将会被替代。我们的孩子要是不具备持续的学习力和有终身学习意识,只计较眼前一城一池的得失,成为一个学习机器,不会思考,不会创造,在未来也终将面临诸多困难及挑战。未来的竞争,不仅仅是分数的竞争,而更多的是底层能力的竞争,竞争的是谁比谁学得快、学得更多、更好,竞争的是谁比谁更能够适应未来的不确定性。
5、家长要给自己多赋能,赋能家长当然不是鼓励父母替代机构给孩子在家补习,让小课堂从机构转向家庭,而是让更多的父母有更科学的教育观。要在家庭内部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及高效的时间管理能力、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父母自己成为一个终生学习的家长,才能言传身教给孩子。
6、虽说学科类补习被限制,但,众多的素质教育还在。家长不要被各种花式繁杂的素质培训给扰乱了心智。孩子的兴趣在哪?你是否有真实的了解过孩子?不要人云亦云,别人家有自己家孩子也得有,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和发展,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成长为他们本来的样子。
7、家长要调整功利的心态、回归初心。告诉自己这是一个机会,可以让你从焦虑的学习竞争中静下心来,找到适合孩子的发展方向。将孩子的身心发育放到首要位置。要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内驱力,激励孩子自主学习。
8、理性客观的看待校外培训,科学适度的安排好孩子的学习、生活和锻炼。家长的认知就是孩子成长的天花板,给孩子多一些空间来提升对未来更有价值的核心能力(比如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社会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