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03|| 《活出生命的意义》
书名:《活出生命的意义》
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
写在前面的话:
最近开始读心理学的书,独立《被讨厌的勇气》,讲的阿德勒心理学,然后又淘到了这本《活出生命的意义》。引起我兴趣的有两点:
第一,这本书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图书”之一;
第二,第二,作者弗兰克尔从臭名昭著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等四个集中营幸存后,不仅没有被恐惧的过往压制,反而直面过去,开创“意义疗法”,成为一代心理学大师。
简介:
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讲述作者在集中营的经历,和大部分幸存者记录不同,这部分不是讲述集中营的残酷折磨,而是直面生死的普通人的经历。
第二部分讲述“意义疗法”。作者用他的亲身经历和治疗的病人病例,揭示了如何找到生命存在的意义:
第一,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项事业;
第二,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或者说,去爱某个人;
第三,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和其他心理学的书不同,这本书不会生硬、呆板,故事性十足,真实性更真,也容易理解。
心得体会: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生命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有大有小,大的可能是救国救民、青史留名那么伟大,小则家庭美满幸福、事业小成这样普通、平凡。但就是这种普通、平凡的意义更贴近我们、更加真实。
在追求这种意义的过程中,会有苦、有难、有欣喜,喜怒哀乐种种纷杂,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的生活乃至生命才更加饱满、充实,而不会时不时来一句:生活好无聊,没意思。
正如弗兰克尔所说:“人实际需要的不是没有紧张的状态,而是为追求某个自由选择的、有价值的目标而付出的努力和奋斗”。
我们缺少的不是人生的意义或者目标,而是追求意义和目标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奋斗。
书摘:
成功就像幸福一样,可遇而不可求。
自由是人的生命消极的一面,而其积极的一面就是责任。
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任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眼泪是无用的,但也不必讳言流泪,因为眼泪见证了人们承受苦难的巨大勇气。
人实际需要的不是没有紧张的状态,而是为追求某个自由选择的、有价值的目标而付出的努力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