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六腑的生理功能:“传化物”,即受盛和传化水谷
六腑的生理特点:“泻而不藏”“实而不能”。
食物入口=》食道=》胃——腐熟——》小肠——小肠泌清浊——清者由脾吸收——》输布全身
——浊者——》大肠——大肠传导——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废液——肾之气化——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六腑具有通降下行的特性

胆
胆为六腑之首,又是奇恒之腑。
胆的位置:位于右胁,附于肝的短叶间。
胆气以下降为顺
胆的功能:
1.贮藏和排泄胆汁
胆汁 是由肝的精气化生汇聚而成的,贮存在胆囊,排泄进入小肠,参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胆的功能依赖肝的疏泄。
异常:肝功能失常——》胆汁分泌排泄障碍——》影响脾胃的纳运功能——》厌食、腹胀、腹泻
2.胆主决断
胆可对事物进行判断、做出决定。
胆的决断能力取决于胆气的强弱,胆气强的人就比较勇敢果断;胆气弱则容易谋虑不决。
肝和胆互为表里,肝主谋虑,胆主决断
胆的结构:中空的囊状器官,内盛胆汁。
胃
胃的位置:位于膈下,腹腔上部,上接食管,下通小肠,和脾以膜相连。
胃又称胃脘,分上中下三部:
上脘:胃的上部(贲门)
中脘:上下脘之间
下脘:胃的下部(幽门)
胃的功能:
1.胃主受纳水谷
胃可以接受和容纳饮食 水谷。
胃主受纳:
是胃主腐熟功能的基础
也是饮食消化的基础
2.胃主腐熟水谷
腐熟:指的是食物经过胃的初步消化,形成食糜的过程
胃气的受纳、腐熟水谷的功能,必须与脾气运化相配合,纳运协调,才可将水谷化为精微,进而化生精气血津液,供养全身
脾胃合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胃的生理特性:
胃主通降
胃气是向下运动的,如果胃气不降反升,就会出现恶心、呕吐、嗳气等症状
胃气向下运动和脾气的上升运动相反相成。
胃喜润恶燥
脾:喜燥恶润
胃是阳明燥土之腑,依赖阴液滋润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小肠
小肠的位置:位于腹中,上端和胃在幽门的地方相接,迂曲回环迭积在腹腔之中,下端和大肠在阑门相连
小肠的生理功能:
主受盛化物
小肠接受容纳腐熟之后的食糜,作进一步的消化。
小肠主受盛:接受和容纳胃腑下移的食糜
小肠主化物:食糜在小肠内停留一定的时间,由脾气和小肠共同作用进一步的消化,化为精微和糟粕两部分
泌别清浊
小肠对食糜进一步消化,分为清浊两部分。
主液
小肠在吸收谷精的同时,吸收大量津液
大肠
大肠的位置:位于腹腔之中,上口在阑门的地方和小肠相接,回环腹腔,下端连接肛门
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
传导糟粕
大肠主传导,又称“传导之官”,指的是大肠接受由小肠下移的食物残渣,吸收水分,形成糟粕,经肛门排泄粪便。
大肠的传导糟粕是小肠泌别清浊功能的承接
大肠主津
指的是大肠接受食物残渣,吸收水分的功能。
膀胱
膀胱的位置:位于下腹部,与肾相连,下有尿道,开口于前阴。
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
贮藏尿液
尿液是津液代谢的产物,贮藏于膀胱。
尿液的贮藏,有赖于肾气和膀胱之气的固摄。
排泄尿液
膀胱中尿液的排泄,由肾气以及膀胱的气化作用调节。
三焦
六腑之三焦
脏腑之中三焦最大,被称为“孤腑”
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
运行津液
三焦是全身津液上下输布运行的通道。
三焦可以疏通水道,运行津液来调节津液代谢平衡
通行元气
三焦是一身之气上下通行的通道
部位之三焦
上焦
横膈以上的部位,包含心、肺以及头面部
三焦宣发卫气,敷布水谷精微、血和津液,如雾露之灌溉。
中焦
横膈以下,肚脐以上的部位,包含脾、胃、小肠、肝胆等脏腑
中焦主要是消化食物功能,就像发酵酿造的过程。
下焦
肚脐以下为下焦,包含肾、大肠、膀胱、女子胞、精室等脏腑
辩证之三焦
辩证三焦是指三焦作为温病的辩证纲领
三焦不治则传中焦,中焦不治则传下焦
三焦辩证,是温病从浅到深的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