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今天早上终于读完了。这本书大部分内容都很有启发,但也有一些内容确实有些枯涩,所以读起来不能一气呵成,慢悠悠拖到了今天。
书中一直在强调“小我”不是“本我”,而正是“小我”带给我们很多的负面情绪。这最后一小节讲到了怎么样打败“小我”,也就是觉醒的形式,包括接纳、享受和热诚。每一种代表了意识的一种振动频率。
接纳
当你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必须非常的警醒,好确认它们三个之中有一个是在运行的。如果你不是在接纳、享受或是热诚其中一种状态的话,你就会发现,你在为自己和他人创造痛苦。
当你无法享受你做的事的时候,至少你可以接纳它,了解这是你必须要做的事。接纳的意思是:此刻,这就是当前状况和这个时刻需要我去做的,所以我心甘情愿地去做它。在接纳的状态下行动,也就意味着你是在平和之中行动。那个平和就是一个微妙的能量振动,它会流入你的所作所为之中。表面上看来,接纳好像是一个被动的状态,但是实际上它是非常积极而又有创造力的,因为它把一些全新的事物带到了这个世界上。那个平和,那个微妙的能量振动,就是意识。
其实这个道理也好懂,但是做起来并不容易。女儿不喜欢写作业,不享受写作业,但同时她也知道作业是必须完成的。这个时候她就有了压力,有了情绪。她自己也会说是小我控制了她。我告诉她既然是必须要完成的,抗拒带来痛苦,不如放下抗拒,接纳这个事实,埋头去做就好了。可她做不到。是啊,想想我们自己知道能做到的又有多少呢,如果都能做到那真就没有烦恼了。好在我自己现在比较警醒,知道她的情绪根由,就能尽量地控制自己不被她的情绪牵引带入,保持平和,再适时地给她点理解的抱抱,让她的情绪被看见,不至于扩大,慢慢平息。
我们成年人多了一份理智,这份理智能有意识地去调和自己的意识。当我们看见了自己的无意识充满了情绪的时候,能因为看见而保持警醒,因为警醒而去觉察,因为觉察而告诉自己要接纳,有些事情就真的接纳了。但可能容易接纳的还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真遇到大的灾难伤害危险等,可能就没那么容易接纳了。但有意识总比无意识强吧。
比如我每天下班要坐的黑车突然被查,这是现实,接纳了就不会再去抱怨,想办法解决就是了。于是就发现了有一个公交。坐公交也没有晚,只是多走十分钟,还省了9块钱。一天省9元,5天就是45元,女儿的零食就够了。坏事变好事了。这是小事,从小事开始练习。
享受
当你能够真正地享受你的作为时,随着臣服行为而来的平和,就会转变成充满活力的感受。享受将会取代欲求而成为人们行为之后的动力。你不必等待什么有意义的事进入你的生命中,你才终于能享受你的作为。在喜悦中,就有超过你所需要的意义在其中。
当你能全然地临在与你所做的事,不把它当成仅仅是达到目的的手段,那么你就能享受你从事的所有活动。你真正享受的不是你所从事的活动,而是流入它之中的那个活生生的深层感受。那个活力是与你的本质合一的。
热诚
热诚意味着你的作为当中,有很深的享受,再加上一个你努力迈向的目标或愿景。热诚的强度与压力无关。你会有压力,是因为你想要达到目标的欲望,胜过你对正在做的事情的兴趣。有压力,通常是小我卷土重来的表征。与压力不同的是,热诚有一个高能量的频率,因此和宇宙的创造力会相呼应。
小我的欲求总是试图从他人或他物之中攫取,而热诚却是从它本身的丰盛中给予。热诚与小我无法共存。热诚不欲求任何事情,因为它无所欠缺,它与生命合一。
热诚不会与它的创造认同,也就是说,没有小我。没有认同,就没有执着,而执着是痛苦的源头。
我的理解,觉醒的常态是享受,超高频并不是常态的是热诚,而暂时无法享受的就接纳。经常有人因为熬夜猝死,实际上让他猝死的不仅仅是熬夜,而是熬夜加上压力。真正具有热诚的熬夜活动不会猝死的。以前看翻译家许渊冲的采访,90多岁的老人,讲起翻译来仍然是激情四射,热诚满满。老人几乎每天都半夜翻译,而人家90多岁了还那么精神矍铄,这就是热诚,而不是欲求。他享受翻译,有愿景有目标,但他享受的是翻译本身,而不是翻译带给他的名利,这就是欲求和热诚的区别。有些创业者,出发点也是兴趣,可做着做着就被名利带偏了,想着生存、获利、上市等等很多需要外界认同的问题,所以就变成了压力。
做快乐的事,就是追求享受和热诚,快乐的做事,就是在此基础上加上接纳。如果没有接纳,单纯追求享受和热诚,恐怕无法长久。因为起初再有兴趣的事情,都有枯燥期,新鲜感过后的疲惫区,这种时候因为不享受而放弃,就无法获得真正的享受。而当你全然接纳后,即使枯燥的事情也会因为对它理解的加深,而找到其中的乐趣,变得享受起来。学习功课如此,学习一门技艺如此,工作也是如此!干一行爱一行,不是诳语。但必须是接纳,心甘情愿,而不是强扭拧巴。
修炼接纳和臣服的心,就是觉醒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