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七大高僧临终遗言,惊醒人心最深的执迷(接前一天分享):
心理病之七:狭隘
茗山长老:临终最后一首遗偈写道:“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各宗各派,殊途同归,信此信彼,信仰自由。相互尊重,不立门户,六和无诤,团结互助。依教奉行,五戒十善,四摄六度,逐步修炼。”
这是告诫大众各人修习适合自己的法门,不要互相排斥,团结互助,依教奉行。
茗山长老的临终开示看似是针对各宗派非要狭隘地争出个高低之分而言的,是故茗山长老言:“信仰自由、相互尊重、六和无诤、团结互助。”
实际上,大和尚的话指向的是世人越发狭隘的观念。
狭隘者常常表现为:吝啬小气,斤斤计较,吃亏不得,会想方设法弥补“损失”;不能容忍他人的批评,不能受一点儿委屈和无意的伤害,否则便耿耿于怀、伺机报复;人际交往面窄,追求少数朋友间的“哥们义气”,只同与自己类似或不超过自己的人交往,容不下那些与自己意见不合或比自己强的人。
狭隘是自私的产物,要想不狭隘自私,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狭隘自私的最终受害的是自己。狭隘让我们不能正确分析事物,从而远离真理;自私让我们心胸不宽阔,整日为是非自我,穷通得失而自我烦恼。同时自私也会让我们身边的人远离我们。
一个人想开阔视野不容易,想把自己变得狭隘,却特别容易,只要封闭自己就行了。不让外界的改变来打扰你内心的宁静,天长日久,你的周围就被无数的玻璃阻隔,你就再也看不到这个世界的精彩,也就再也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与你不一样的人。
一个人狭隘起来,不相信任何美好的事,也就不会有任何希望,像冬天的草,只能慢慢枯萎。
如果你不想变得狭隘,那就不停地挑战自己,把他人的成功当作动力,不停下前进的脚步,哪怕走得很慢很艰难,也要一步步往前走。唯有这样,你的视野才会越来越开阔,才不会变成井底的蛙,才会是一个有趣又豁达的人,才会让你的人生良性循环。
(分享完毕)
尚和道~瑜伽+冥想+心理学+深度分享读书会身心成长家园
2021.11.21 Sun. 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