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就从王老师那里听说过孙瑞雪老师的《捕捉儿童的敏感期》,并有了深深地兴趣。但由于种种原因,直到今天,才开始正式阅读这本书,还好,一切都不算晚。
今晚的第一次阅读 ,读了这本书的前言和第一章,在前言中我了解到“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 。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萱宝目前刚过三岁,所以说一切还不算太晚。
书的第一章讲述了4组家庭中4个孩子在某个阶段的成长过程,以及孙瑞雪老师的“讲解、点评”。婴儿从出生开始便会经历很多个敏感期,看了书中的例子,我才知道了原来萱宝最近的一些行为所代表了什么。
萱宝最近一直会说“我要把你打跑、用枪打死你、把你扔到垃圾桶……”原来是发现了需要的力量,进入到了诅咒的敏感期,对丑的语言敏感,其实不如说是成人自己对儿童的这类需要敏感。实际上,儿童是对效果强的语言敏感,很多骂人的语言,贝尔口使用就是因为成人的反应强烈。如果成人没有反应,儿童就不感兴趣了 。
作为中国传统的家长,我们都感觉孩子要锻炼、摔打,才能坚强、有出息。于是我们有意对孩子严厉,有意让孩子吃苦,有意伤害孩子。有一段时间,萱宝又开始了尿裤子,总是憋尿到最后裤子总是湿湿的。然后我很生气,每一次一拖下湿裤子,就到屁股上打一下,有的时候还能控制住力气,可是有时就失手了,然后她哭的时候,我就问她,还尿不尿裤子了,下一次再尿,就把裤子脱了叫她一直坐在马桶上……可是效果并不是很好。后来就不再说了,在穿过两次湿裤子后,她就改掉了这个习惯。其实爱孩子,不妨对孩子宽容,给孩子自由。
今晚先看到这里,书中的案例,没看一个都豁然开朗了些。当你发现孩子必须要按照他的想法去做一些事情;当发现孩子开始“骂人”,“捣乱”,不妨停下来,孩子可能到了自己的一个敏感期,只要在合适安全的范围内,不妨试着“放手”,或许你会发现这段时间过去后,孩子会有大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