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先生说“悔悟是去病良药。”人只要有懊悔之心,就说明他的良知还在。悔悟虽说是去病良药,但懊悔之后要加之改正行动,否则只是一味沉浸在懊悔的情绪中,没有改正行动,那就酿成毒药。
后悔是一种负面情绪,其产生的内在动因是个体的自我指责,也就是不接纳自己,没有正确对待失误,而是一味地否决掉过去那个自己。而只是一味沉迷在后悔的情绪里,这是件挺可怕的事情。它会演变成不接纳当下的自己,攻击当下自己的所有,进而愈演愈烈,变成抑郁或焦躁等心理疾病。
当然,后悔同时也具有积极效应。那就是当事人具有清晰觉知,明辨是非的能力,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可能就不再犯了,所谓的“吃一垫长一智”嘛,马上改正过来,争取下次不再犯或者没有下次,它就能成为成功之母,成为一桩美谈。
我想,这大概就是阳明先生想要表达的,“悔悟是去病良药”的最终解释吧!
面对刚刚过去了的2024年,你有后悔过吗?套用下作家山本文绪说的一句“人有的时候真是奇怪,选择了的会后悔,放弃了的会遗憾,是完美只能是一种理想,而不可能是一种存在。”
人好像大多数在后悔的状态里:衣服早已下单拿到手,却依然会货比三家;已经决定在这家公司上班入职了,却依然惦记着上个东家给的薪资待遇;已经与当下这位枕边人同床共枕数个春秋,却依然会幻想着当初那白月光或朱砂痣,要是她/他在身边该如何会如何?宵夜早已大饱口福全装下肚连连打嗝,却还喋喋不休早知道不吃那些个影响减肥,更有甚者跑去马桶边抠喉催吐……
生活中,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永远有恃无恐,我们会面临各项任务与选择,每个选项皆有支撑它的由头,常出现“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美中不足。
真的是不可兼得吗?还是我们从没试过与之协商,尝试“一碗水端平”的操作呢?真的是美中不足吗?还是我们要的太多了,一旦抓不住其中之一就稍显遗憾了呢?做选择前不妨多问问自己,深思熟虑后(学修到一定程度是可以“顺应天命无须选择”),做了选择后即刻翻页,行动起来,这也许也叫落子无悔吧!
有悔有悟有行动为去病良药,但难免有时良药苦口无法及时消化;而落子无悔,则看似前面道路拐了个弯好像绕远了,但也许就在转弯处,发现一片花海也不一定呢!
拜读田老师的家书,感觉好痛快好敞亮啊!这封家书里洋溢着田老师的感恩和突破,还有认真生活热爱生活的真切模样,读完情不自禁嘴角上扬,忍不住再多读几遍。谢谢田老师的家书奉献,我真爱看,请多写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