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世界的解释未必是真相

每天有数以万计的念头电光火石般出现脑海中,但并不是每个念头,都被我们捕捉到。你有了解过吗?你通常会抓住哪些念头,让它在头脑中不断的演绎,从而影响我们的心情?

杨天真曾推荐一个朋友去上金惟纯老师的课,甚至她为朋友付了学费。然而,令她失望的是:朋友第一天快到晚上才来,吃完饭就走了。

杨天真很生气,心想:“我这么重视你,我把好课推荐给你,你也答应来上了,结果你又迟到又早退,那一定是不把我当一回事,我在你心中分量不够,你不重视我。”

当然,这只是杨天真念头,而不是她询问对方得到的结果。

当杨天真把这些讲述给金惟纯老师听的时候,金惟纯老师说:“既然你这么想,我们也可以换个念头试试看呢。开课的时候是严重的大雪天,你那个朋友赶那么远的路,在这么恶劣的天气来上课,是为什么呢?可能就是因为他超级重视你,他根本没有要来学习,他是为了你才来的,他跑那么远就是为了跟你打个招呼说:我来了。你不觉得他超级重视你吗?”

杨天真说:哎,这样想心里舒服多了。

事实还是那个事实,念头(解释或想法)变了,感受完全不同了。所以说,不是外在发生了什么影响我们的心情,而是念头影响我们的心情。

我跟杨天真有过相似的经历,而后来我发觉对于“我不重要”这个念头,我已经形成了路径依赖,什么八杆子打不着的事,我都能解释成我不重要。

比如:

开会的时候,领导没有点名让我先发言,我认为我不重要,我不够好。事实是,我后来发现,开会之初领导就定了发言顺序。

提拔时,领导提拔了另一个同事,我认为我不重要,我不够好。冷静下来后我发现,人家早就是中层副职,只是平调,并不是提拔。

爱人没有及时回应我,我感觉我在他心目中不重要。其实,他也有他现实的无奈。

所有这些,都让我感觉不舒服。

外在的事情,让我产生了念头,之后产生情绪。而这些负面情绪就是一个信号,它提醒我倒回去看,我到底怎么了,我的负面情绪是由什么念头引起的?

我发觉:有很多次,无论这个事是什么,我都会产生:是不是我不够好,是不是我不重要,这样的想法。然后,我就很不开心,甚至愤怒。我想扯断让我产生负面情绪的关系,离开,走人,不玩了!工作如此,感情也是如此。我反反复复在关系中寻求一种认同、重要性,如果没有,我就想离开。感情便罢,工作中没有人有义务给我认同和重要性的,这个做法不免有点孩子气。

我又反复追问自己,这个念头到底怎么来的,我到底哪里有匮乏?使得我需要一直补一直补。

后来才发现,在我成长过程中,我始终没有确认自己的重要。

比如,小时候,爸妈经常和村东头的人家开玩笑,他们家闺女更好看,要把我跟她换。

小时候,我跟分管教育的乡长女儿是好朋友,我们经常在一起玩,一起学习,从老师的眼中,我读出了我只是个陪衬,他们只是巴结她的同时,带上我。初中时候,我们两个住vip宿舍。多年后,有个同学直言不讳地说:“那时候,同学们都觉得不公平,凭什么你们可以得到特殊待遇。当然了,你也一直生活在她的阴影之下,估计你比我更难过。”

另外,童年时,父母为了生活,轮流去市里进修,我的生活得不到稳定的照顾,生活动荡不安,加剧了我的不安全感。

妈妈也不善言辞。结婚前,我和妈妈购物回家,有一条大狗突然窜出来,吓我一跳,我就对狗的主人说:把狗看好,小心咬到人,我很重要的。我清楚地记得妈妈的话:“你哪里重要了?”这句话真让人难受。

所以,我一直不知道我是不是重要,我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我幼年时期对周围发生的事情的解释都对吗?不见得,然而这种解释方式我一直沿用到成年之后。

直到我意识到“我不重要”这个念头经常出现,我开始寻找答案:我不重要吗?

小时候,我睡在村里一个大妈家。那时候,谁家有饭就在谁家吃,大人不在,小孩也就随便在人家午睡了。妈妈忙完田里的活,找不到我了,全村的疯找,河边找了,哪怕河里飘了一个红色的塑料袋,她都吓得浑身发抖。我对她不重要吗?

我生完孩子,乳腺发炎,吊了一个月的盐水,反反复复,好了就发,妈妈跟我说:先照顾好自己,再给孩子喂奶。那时候的我不重要吗?

我买房子有贷款,爸妈总是要帮我把贷款还完,哪怕我的公积金每月还完贷款还多五百。我不重要吗?

爸妈在镇上工作,因为农村有房,村里总让他们出工分,出于无奈,爸妈把房子卖了,防止工作之余被揪着回村再干活。在没有新房的情况下,爸妈用买房的钱给我买了集镇户口,就是不想我再受农村劳作的苦。一套房子换了一个户口。我问自己:卖掉一套房就给孩子买个户口,我舍得吗?答案是:舍不得。

再后来,我发现:妈妈性格软弱,擅长隐忍,她从来没觉得自己重要过,她哪能说出我很重要这样的话。再说,她理解的重要,估计是伟人级别的吧,普通人在她眼里可能都不重要。但是,每一个家人对自己都很重要,我们无法承受失去他们的痛苦,其实这也是一种重要。

甚至到后来,我发觉:我必须要让别人觉得我很重要吗?难道我不能确认自己很重要?答案是:可以。

当念头转变时,一切都转变了。

再后来,这些念头飘过的时候,我会提醒自己:念头不是事实。我很重要,我在自己这里非常重要,我永远排number 1。当然,我也笃信:作为独生子女,我对父母很重要;我对我的孩子很重要;我对我的另一半也很重要。我要允许念头来,也要允许念头走。

金惟纯说:我们总是从一个念头,产生情绪,之后有一个动作。一次两次之后,它就会形成习惯。一个习惯建立了,两个习惯建立了,几个习惯建立了,慢慢就变成行为模式。模式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个性,这个个性会带来一个人的命运。夸张点说:改命就要改念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