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这条原则的感受:
志愿者活动开始的第一天,按照常规的开场仪式,内心平静的心掀起小小波澜,那一刻感觉自己是在做一件很神圣的事情,自己一定要全身心投入。而在课程的过程中,发现学员老师们的状态是应付的,不愿积极的参与,这和参加工作坊学习的差别很大,课程的体验部分较多,当地老师们也是扭扭捏捏,我想没搞错吧,老师会这样放不开,怎么教学生啊?有人就说了,这没花钱和花了钱就是不一样。老师们是因为教育局的任务,修学分牺牲假期来学习,而且觉得这样的课程和以往走程序差不多,当时感受到这种对抗情绪中的拉锯,一方面是志愿者们希望老师积极学好,用好的愿心,会不断的提醒,示意保持课堂的纪律,老师们跟上节奏,积极参加,一方面是学员的一些不理解,对行政委派的消极怠工,一场活动下来,志愿者们内心各种不平,导师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呈现。老师决定课程全部调整,以适合的老师的方式开展,志愿者团体会议大家也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想法,看见,思考:我们以为的“好”是对方需要的吗?我们了解老师们的情况吗?那个“好”有多少自己的恐惧,害怕?怎样的方式让对方更愿意主动参与……下午当我们调整自己内在状态后,发现课堂多了一份理解与包容,似乎人心慢慢也安定下来,更多觉知,看见自己,每个当下先调整自己的状态,觉察自己,再去支持到课堂,我感受到每一天的变化,老师们开始融入,开始积极主动体验,敢于敞开心扉,无限的能量开始散发。我们之间有了一种相互的信任、理解、支持。一位伙伴说:心态疗愈就像一块糖,你越吃越甜,舍不得放下。感恩心态疗愈,感恩遇见一群志趣相同一路同行的伙伴。觉察,觉知,觉悟,沐浴在心态疗愈,如春风拂过,听到内心次第花开的声音。施与受是同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