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论》是《毛选》卷一的收卷之作,也是最重要的一篇哲学论文,可称为一篇神作。初读觉得晦涩难懂,细读会发现信息量巨大,需要反复阅读、琢磨,文章中没有一个多余的字。
这篇是毛教员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同一的目的,即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
因为篇幅较(P299~340),本人用了一周多时间反复阅读、理解、领悟,随时把一些要点和心得记录下来。
宗旨: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法则。P299
先弄清楚一些哲学问题,具体有: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P299
一、 两种宇宙观
1、 形而上学的见解
形而上学的宇宙观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P300
2、 辩证法的见解
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P301
(1)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2)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
3、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P302/P304
自然界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自然界内部矛盾的发展。
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
小结: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二、 矛盾的普遍性;
1、 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意义。
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2、 运动本身就是矛盾。
3、 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4、 差异就是矛盾。
5、 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中,又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
小结:
事物发展过程的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三、 矛盾的特殊性;p308~320
1、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
2、普遍性:事物运动发展的普遍原因和根据;
特殊性:区分特殊本质;
3、两个认识过程: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P310
4、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p311
5、用“宋江三打祝家庄”来说明研究问题不能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p313
6、具体事物作具体的分析;p317
7、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间就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P319
8、矛盾即是运动,即是事物,即是过程,即是思想;P319
9、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P320
四、 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P320~327
1、 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只有一种主要矛盾起着领导的作用;P322
2、 不能平均看待所有的矛盾;P322
3、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相互转化;P322
4、 由于努力学习,可以由无知转化有知,由知之不多转化为知之甚多;P325
5、 物资---精神,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作用与反作用;P326
6、 矛盾特殊性: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与非主要方面,都存在差异化或特殊性,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反对均衡论。P326
五、 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P327~334
1、 矛盾同一性的全部意义:一切矛盾着的东西,相互联系,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相互依存,相互转化)P330
2、 相互排斥的对立的斗争是绝对的;
3、 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
六、 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P334~336
1、 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不是一切形式;P334
2、 相互斗争----外部对抗;P334~336
3、 列宁:在社会主义下,对抗消灭了,矛盾存在着;p336
七、 结论;P337
1、 矛盾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
2、 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还要注意矛盾方面的主要和非主要的区别。
日期:2024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