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是读书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甚至背愚弄背忽悠;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不解也很危险。
一群小鸟凑成块会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其实人也一样。人的天性有很多,辩论似乎也是其中之一。尤其是涉世未深的学生似乎更喜欢辩论,成年人反倒是不喜欢争执了。夫子的弟子也不能例外,何况夫子的课堂是很民主的。
仔细体会一下会发现,有些辩论让人有收获,所谓理不辨不明。但是有些辩论,有些辩论的人却实在是让人无语。这种无语不外乎出于两种情况: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
学而不思
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一味地唯书、唯师、唯上,学什么是什么,听到什么是什么,虽然好学但是不能静心独立思考,就会迷惑。因为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书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释,让你无所适从,甚至是上当受骗。学而不思的人辩论起来,最多的论据不过就是哪本书上说过,哪个人说过。这种情况很容易辩驳,观点相反的书,观念大相径庭的人多了去了,只要你博览群书,随便找出几句相反的观点就行。
思而不学
人如果没有足够深厚的知识和文化底蕴,一味喜欢空想和瞎琢磨,就会陷入狭隘经验的盲区。这种观点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沙上建塔只能滋生令人可笑和无奈的固执。不学就不能智慧地解决问题,不学最后必定会演化为无脑。对于这种人,只需列出相应的一些事实反例即可。
这种辩论即使与瑕疵也无伤大雅,因为学生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玩笑式的辩论,也就是增加一点过后相互取笑的谈资,最多徒增无奈和无语。但是,身居高位的人要是这样,那么后果可就太严重了。比如王莽、建文帝大概属于学而不思、食古不化,一味信书,最后不单美好的愿望没有实现,还还对个人、家长、国家、民族造成了毁灭性危害。朱元璋大概就是思而不学的典型了,尽管不缺雄才大略,也很勤奋,但是底蕴的缺失影响了眼界,给之后皇帝制定了一套想当然的“美好”政策,埋下了后世明亡的伏笔,使中华民族陷入了空前绝后的三百年黑暗。
因此,对这些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储备军们,夫子可不想让他们走不必要的弯路,所以进行的相对应的劝导,告诫他们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一方面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不断向有经验有成就的学长们学习,真正参悟为政之道,才能在将来造福于一方民众。
相必这句话就是夫子看到弟子们热烈的辩论后,给出的中肯忠告。
同时,夫子本身也给弟子们做出了很好的表率,直到老年还能做到“韦编三绝”,还能始终践行“反思、慎言、笃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