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个人的表面行为是由他的习惯,再往下看是由信念决定,这个时候要去看到他的动机。
比如小偷偷钱,行为是偷别人的钱,这可能是他为了生存下来的习惯模式,也可能是因为自己无其它技能获取金钱,只能通过偷别人的东西生存下来,这小偷可能有无能的信念。偷东西的动机是为了自己或家人生存或生活更好。
2.
我次来广州学习,一岁半的儿子正在断奶,前天对老公说,儿子在断奶的特殊时期,希望这几天能早点回家陪儿子,如果有不那么重要的加班和应酬尽量退掉,多回家陪儿子,阿姨一个人带一整天也不容易,老公答应了。昨天晚上微信联系老公,他却还在外面应聘,我习惯指责对方,虽然隔着屏幕没有表现出来,感受到念已经升起,心理有点不舒服的感觉。通过学习用ABC法则理清思路转化自己的妄念,从而平息了。
老公去应酬这并等于他不关心儿子,让我有不舒服的感觉,是我的信念决定,我认为儿子断奶期间妈妈不在身边,需要被父亲照全力呵护照顾,我是有希望有期待的,我期待老公早点回家陪伴儿子,希望老公按照我的意愿来行事,不按照我的意愿来,我就有不舒服的感觉,这个舒服的感觉由我负责,看见这是由自己的想法造成的,责任不在对方,所以,要改变的是我。
A——触法事件:没按时回家照顾小儿子。
B——信念:改变对方。想要对方按照我的意愿来,如果不,我想要求对方按照我的意愿来做事。
C——引发的感受:我有不舒服的感受。
老公应酬的动机为了更好的工作,工作是为了全家人生活更好,这是老公的动机。
这个不舒服的感受由自己负责,看到自己的过去的信念,然后有了新的选择,一个人只能要求自己,不能要求改变别人,同时要学会尊重对方的不同。只有这样在关系里才能找到平衡,和睦相处,你好我好大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