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听课摘记:
李淑杰老师和孩子一起做电子表格,学英语、古琴、作业的时间内容贴在墙上,时时提醒孩子,让孩子按照上面做。让人觉得感叹她的智慧和耐心。
卢老师发言:咨询推不动对方时,应该停下来陪她一段,与她共情不要急功近利。自己小小的逞强、虚荣就会摔跟头。怀着对生命、对苦难的敬畏。不是把别人打倒自己就牛,只有把别人扶起来自己才更牛。我就是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我能陪着她一段时间,讲她生命的故事。通过交流,敬畏生命,敬畏苦难。看见了一些生命故事,滋养了我。
鼓励性回应,眼神等表情和言语。有抢话的现象,实际是要沉默等待。咨询前的改变,发现自己已经做到的。有那些变化?不会说你做了那么多怎么还这样。你做了哪些努力。注意例外问句和假设问句。陪伴当事人成长,开拓看问题的视觉,看到更多可能,建构解决之道。 刘友龙老师不以专家自居:我不是教授,也不是专家,我很年轻,也不资深。对生命发自心底的尊重和敬畏。
这些道理我们都懂,但是遇到会做不到,就是练习太少。约练四五百场也只是刚入门。有觉察有调整。不以改变为目的,才有改变的机会。先专注地听,感受他的感受,想得到怎样的帮助?你做了哪些努力?关注人理解人。不要急于指导、指责、评判。看到别人掉水坑了,你急着拉她,结果拉不出,因为对方不想出来,他想在水坑里呆一会。甚至用钩子钩,让别人钩流血。标签化:他就懒惰,不努力。灾难化:这样就考不上大学。病理化。
确认当事人的知觉,保持自己的敬畏心,好奇心,做到深度的共情。确实比较难,要是别人都放弃了,你是怎样熬过来?怎么发生的,怎么发展的?
能听懂-背下来-用一用。课程听七次才听透。例外询问:什么时候做得相对比较好,什么地方?怎样发生的,怎样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