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期间,封控的那两个月对于每个呆在上海的人来说都是一种煎熬。尤其是食物供应出现问题的时候。除了食物问题,其实还有一个心理问题。楼上的噪音当时我也不知道咋回事,就变得比疫情爆发前更敏感了。以前觉得那些小孩子在地板上蹦跳的声音没啥,总归晚上11点半消停的。但是由于居家办公,必须得在家里进行一些工作,那些噪音就成了不可忍受的东西了。
楼上小孩子不仅是跑跳问题,跳绳。上去找对方家长,说他们是正常生活,又说孩子老师要求体育课录视频。必须跳绳。我说可以去楼道里锻炼啊。为啥非得在屋里。对方说他们是正常生活。一开始我还能忍,后面不忍了。直接反击。
反击的第一个周期,其实我自己也受损。在天花板上弄的声音一开始不清楚对对方有没有影响,音量比较大。所以其实自己睡眠也受到影响。后来疫情封闭结束后,去郊区房子住了一段时间,发现其实很小的声音对楼上最有骚扰作用的。无需很大声音,就是很小的声音对准天花板即可,因为楼上噪音的最大来源是熊孩子,所以就找个他比较喜欢的声音连续播放,曾经在周末连续播放70小时,对方果然在我们从郊区回来后老实很多,因为他们害怕我们周末再折腾他们。
要想持续性对对方造成骚扰,不能天天弄。要不定期,工作日的时候可以晚上八点安排上,也可以晚上十点安排上,让对方有一种期待感。这样子他们就会抓狂。这才是培养对方对声音敏感的最佳途径。
我现在跟他们不弄那种大的声音了他们反而不适应了。楼上自己也不弄大的声音了。就晚上睡前等着我到底会不会安排非常低的声音。 太有意思了。他们也从制造噪音的人变成了噪音受害者。而我从受害者变成了制造噪音的人。
现在我实际上跟楼上已经达成了一种动态平衡。他们害怕我弄出声音,其实我也不喜欢他们弄声音。最好大家相安无事。但是你懂的,熊孩子的本质就是家长管不了,而且不想管。所以就这么蛮有意思的。现在他们至少是非常忌惮的。这就达到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