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在做释放情绪的功课中,我觉察到自己在亲密关系(如亲人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中存在的一个模式。当我在和他人互动的过程中,如果我觉得对方的言行侵犯了我的界限、不尊重我的感受,或者我觉得受到了指责、质疑等等时,我通常无法在当时就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需求。
在事件发生的时候,因为惯性的惊吓和羞愧经验,觉察自己当时的具体感受对于我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即使我当时已经觉察到自己有情绪升起,但是我很难辨识出具体的感受。
表达自己当时的感受,对我来说更是难以启齿,我往往下意识地选择沉默,或者没法直击问题的中心,只能语意不清地表达一些旁枝末节的事情。
我在事件发生时所采取的应对方式,我称之为隐性妥协。因为这种应对方式后续产生的结果和在面对冲突时不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采取妥协的处理态度所带来的结果是一样的——当事人会因为感觉被挫败,从而对造成我们挫败的另一个人心生怨气。
很多时候,这种怨气并不是一触即发的,而是像充气球一样,从一次又一次的抱怨开始,一点一点地累积起来,慢慢变成怨恨,然后因为一些并不大的矛盾而导致关系的彻底崩坏。
例如:我们去外面吃饭,我们很想去吃香辣口味的,可是先生直接就拒绝了我们,说:吃什么香辣的,又辣又上火,去吃清淡口味的。先生很坚决,虽然我们真的很想去吃自己喜欢的,但最后却还是选择了妥协。
但是我们是否会愉快地接受这个妥协的结果呢?通常我们会对先生产生怨气,觉得他不理解自己,让我们无法满足自己的愿望而深感委屈。可能,我们在心里也会对自己没有勇气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生自己的气。
生活中这些点点滴滴的委屈日积月累,最终积累到无法承受而引发关系的疏离或者破裂。
开始时感情亲密、相处和谐的各种关系,在相处的过程中,当有不舒服的感觉出现时,有时因为担心有损对方的面子,有时惶恐关系的损坏,有时屈从于内心的懦弱,“我”,有时是双方,通常会采取漠视、压抑感受的方式来对待自己。
许许多多的细细碎碎的不愉快感受慢慢积累,最终汇聚成情绪的火山,然后逮着一个不大不小的矛盾就爆发了。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曾经非常要好的朋友、情侣或者是夫妻,会因为一些并不是很严重的事情而闹翻的原因,要么从此陌路,要么从此互相怨恨甚至互为仇人。
2
更准确来说,我从前采取漠视、压抑自己感受的处理方式是因为不知道有什么有效的方法,既可以表达我的真实感受和需求,又不会损害对方的自尊,更不会破坏双方的关系。
而现在采取隐性妥协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我觉察到更多时候是恐惧于关系的破坏,而这种恐惧只有在面对重要的成年人之间的关系时才会发生。
拜伦.凯蒂在《一念之转》上写道:想法本身不具任何杀伤力,除非我们对它深信不疑。带给我们痛苦的,并不是我们的想法,而是我们对想法的执着。执着于一个想法,意味着坚信不疑地认为它是真实的。信念,就是我们经年累月执着不放的想法。
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需求会破坏双方关系的想法,原来不知从何时起,已经变成我的一个信念。我不想深究这个信念是何时形成的?是如何形成的?因为那又会成为另一个执念。我想要去做的事情,是我可以采取什么行动,来改变这个模式?
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我看到了打破这种模式的契机,那就是鼓起勇气去尝试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毛先生有一天,难过地跟我说,我一个往来密切的朋友跟他说了一些话,他听了很难受,那些话,是朋友无意之间随口而说的,她平时对外是那种直来直往的性格,不善于照顾他人的感受,对内却是一个极度敏感的生命体。
当听到孩子向我诉说他的委屈时,我感觉到很心疼,然后升起责怪对方的念头,情绪变得恼怒。冷静下来后,我知道自己需要为毛先生做些什么,因为这种无心之失已经发生过不止一次,有时甚至是当着我面说的,显然,朋友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随口一说会造成一个孩子如此沉重的情绪困扰。
而以前每次发生这种情绪困扰时,我都只是采取倾听孩子的方式来处理,对于朋友,采用的是沉默的方式来处理,虽然每次我心里都有不愉快的感受,但是每次都被自己无意识地忽略、转移或者掩藏。
正是因为这种消极的处理方式,导致这种事情一再发生,也导致我对朋友的埋怨在心里悄悄地生了根发了芽。
在决定鼓起勇气去尝试真实地表达时,我心里挣扎了好久,我很惶恐自己说出去的话会给朋友那颗看似强硬,实质敏感易碎的玻璃心造成伤害,从而损害我们的关系。
我按PET面质性“我-信息”的结构(行为+感受+影响)写了一个表达草稿,改了一次又一次,最终决定以朋友的行为对毛先生造成的感受和影响进行表达。我在忐忑不安的状态下,把信息发给了朋友,然后,焦虑不安地等待朋友的回复,不断地打开又关上微信。
过了不知多久,朋友的回复终于来了,她语调轻松地回我:哎呀!帮我跟毛先生说声抱歉啦!我以后会注意的。
悬在心头的巨石终于落下了,我深深地松了一口气,所有的埋怨在此刻已经烟消云散。我感受到爱在我和朋友的关系之间滋养,这种体验非常美妙,我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
我忽然明白,当我运用完整的面质性“我-信息”去改变对方的行为时,确实没有产生我曾深信不疑的关系危机,我只需要勇敢地说出真实的感受和影响,那些恐惧不攻自破。
也许完全消融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需求会破坏双方关系的恐惧,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但是,我深信,只要坚持往前走,总有一天,可以穿越这份恐惧。
埃克哈特.托利在《当下的力量》一书中说:当你在抱怨时,你就变成了一个受害者。当你大声地说出你的感受,你就是在行使你的力量。
勇敢地去做那个真实的自己吧!在相互尊重、爱以及和平的氛围中,我们值得拥有一份滋养彼此的健康关系。
上期文章:
猜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