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1019年——1086年),陕州夏县人(今山西夏县)。1038年二十二岁那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从小听过“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觉得司马光是个机智聪明的孩子。司马光从小勤奋好学,爱读史书。他七岁时就能把儒家经典《左氏春秋》读得滚瓜烂熟。他所以能写出《资治通鉴》这部历史巨著,是和这部书对他的影响分不开的。
皇祐五年(1053年),司马光任殿中丞,除史馆检讨,修日历,改集贤校理,专任史官。从此司马光开始了对历史的研究。他发现自古以来历史著作虽然繁多,但是缺乏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通史。于是下决心自己动手来编一部通史。
怎样编写这部通史呢?经过反复的考虑,决定采用编年体,也就是按年代顺序编写。他用了两年时间,写成一部从战国到秦末的史书。名叫《通志》,有八卷。宋英宗皇帝看了很满意,立即下令设置书局作为编写机构,要司马光把这部书继续编写下去。宋英宗叫司马光自己挑选编写人员,准许他借阅官府藏书。司马光高兴极了,马上成立书局,邀请了当时著名史学家刘恕、刘攽(bān)和范祖禹等助手,共同编写。
宋神宗做皇帝以后,司马光把《通志》读给神宗听,神宗认为这部书不但可以帮助了解历代王朝的治乱兴衰,而且书中记载的历史,好像一面镜子,可以常常对照借鉴。因此,他把书名改为《资治通鉴》。“资治”是帮助统治者的意思;“鉴”是指镜子,含有警戒和教训的意思。《资治通鉴》简称为《通鉴》。
从1065年起到1084年止,司马光足足用了十九个年头,终于完成了这部历史巨著。这时候,司马光已经是一个身体非常衰弱的老人,他的精力全部花在这部书上了。
《资治通鉴》上起韩、赵、魏三家分晋,下至五代后周政权的灭亡,记载了从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按着年代编成二百九十四卷。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联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读者对史实的发展能够一目了然。
司马光编这本书,目的是供封建帝王借鉴的。所以,他处处从统治者的利益着眼,为了提醒统治者接受历史教训,书中很多闪料,揭露和谴责了历史上封建帝王的罪恶。甚至像秦始皇、汉武帝这样的杰出帝王,在叙述他们历史功绩的同时,也指出其过失,如极端奢侈,刑罚很重,赋税很多,对内大造宫殿,对外到处用兵,迷信神怪,巡游没有节制,害得老百姓无法生活下去,只好起来做“盗贼”等等。这样的写法是比较客观的。
《通鉴》对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记载不多。但是对人民群众的反封建斗争,例如陈胜、吴广起义,黄巢起义等,却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载,保留了不少真实的情况。
总之,这部近四百万字的《资治通鉴》,内容丰富,取材广泛,叙事清楚,详略适中,文笔简练生动,是一部很有参考价值的历史巨著,也是我国古代宝贵的文化遗产。
(陪伴营2023年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