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向大家推荐的是读经倡导者王财贵教授写的《读经二十年》。本书从全球读经教育首倡者王财贵教授的千余场读经教育演讲中抽取了最为精华的6场,是他20年来推广读经教育理念与实践心得的代表集萃。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由著名传统文化教育专家郭齐家、徐勇和台湾自由学者薛仁明分别作序。第二部分是本书的主体,包括引言、导读、6场演讲的实录和后记。个人拜读此书后觉得王财贵博士的读经教育理念值得天下父母参考并实践。
1、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
王财贵博士主张我们的语文教育应该复古读经,放弃教白话文,教孩子经典。他认为现代人的文章不如古人,因为古人读的是文言文。白话文不用教,孩子自己能读懂。教就教经典。教的方法是让老师领读,一本书从头读到尾,连读一百遍。一百遍之后,其义自见。读书的顺序首先是论语,然后是大学中庸孟子,老子庄子易经列为第二类,其他诸子百家可以浏览一下。
纵观当今语文教育效果,王教授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现代人的写作水平明显不如民国时期。读古文使人写作能力增强,陶冶情操,提高修养,这都是毫无疑问的。而且我们对道德观的迷茫和不读古文的关系也很大,因为不读懂古文,祖先的教训我们无法领悟,历史的传承我们无法融汇。作为中国人不能直读古文,要依靠白话文的转译来阅读是可怕的。作为中国人,不重视民族文化传承作品的学习是可悲的。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先弘扬中国精神。
2、我们读经有用吗?
这个疑惑在王财贵教授的《读经二十年》中有结论性的阐述。王教授对中国古文化的推崇及他提出的儿童13岁之前诵读经典的深远益处都一再表明了熟读经典对熏陶思想作用之深远可以贯穿人的一生。每天读经一百字,读经一百遍,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文化的洗礼、灵魂的涤荡。在孩童时代,若能给予他们这种日复一日的传统文化的熏陶,那将使他们受用终生。我们这一代,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是在白话教育中走过来的,如今涉世渐深,我们才发觉,国学经典小时候读的太少。经典中的为人做事的道理是永远用得着的。从这点看,我们还有必要质疑读经是否有用吗?
3、我们该如何读经?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尤其适用于经典的学习。王教授提倡的读经口号就和这说法异曲同工:小朋友,跟我念。反复诵读,是儿童的自然喜好;背书,是孩童的拿手好戏。我们把握好可塑性最强,记忆力最好的孩童年龄段,让孩子们背诵圣贤经典,让他们从小就沐浴圣贤的阳光,那么大人们还有什么必要担心孩子的成长不健康呢?
王教授说,儿童的吸收能力是最好的,越小的时候,越是全盘吸收,像海绵一样的吸收,全部堆存在他生命的深处,将来慢慢地发酵,就好像种子种下去一样,将来慢慢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所以为人父母者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教导孩子一起来诵读经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