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老师叫姚春满,是郑州四十四中教师。姚老师是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从教30多年,22年担任班主任,所教班级成绩优秀,是市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郑州市语文学科骨干老师,校首席教师。姚老师爱岗敬业,好学上进,敢于创新,深得学生的喜爱。
群里的各位亲:马上就要放暑假了,年轻的妈妈们终于有时间全身心教育自己的孩子了。在这里,我想把我读经的经验和体会分享给大家。
从去年7月29号开始,读经将近一年,我和我6岁的外孙女张晗坚持了下来。很多愿意读经的妈妈和小朋友没能跟着我坚持下来,我觉得问题主要在我。
第一,我向大家宣导的不够。因为对于读经,一开始我也是半信半疑,我怕我万一误导了大家怎么办。
第二,我的态度不够坚决。我总是觉得读经是自觉自愿的事,我没有理由强迫大家。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本人还不坚定,就不好意思非要大家怎么着。
第三,读经的方法指导不到位。
第四,集体读经没有坚持下去。
我也了解了一下,大家之所以坚持不住,除了对于读经始终是半信半疑之外,大多数的妈妈虽然也觉得读经很好,可是因为孩子要学的东西太多,插不进去,所以才坚持不住了。
我觉得,能不能坚持读经最重要的在于妈妈的态度,妈妈能坚持,孩子就能坚持。妈妈能和孩子一起读经,孩子就能坚持读经。坚持久了,读经就成为一种习惯了,成了每天必做的一件事了,就像每天要洗脸刷牙,每天要上学一样,轻松而且自然。
所以,我今天写的这些话主要是写给妈妈们的。希望妈妈们认真读完,也不枉我辛辛苦苦在手机上敲打两天。
我今天就讲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定要读经?
1、经典真有那么好吗?
四书五经,过去我们说它是大毒草,今天我们才认识到它是真正的宝贝,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食粮!我们都知道民国时期出了一批大家,大人才!他们给我们的启示是,他们都是私塾出身。蔡元培、陶行知、梁启超、鲁迅、胡适、丁肇中、杨振宁等,无论是文科才子还是理科才子,无一例外都读过私塾,四书五经都熟读成诵。中华经典滋养了他们,给了他们非同一般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同时也极大地开发了他们的智商。
巨匠,大家,也有时代局限性,这些民国时期的大师们基本都有留学经历,中西文化的差距,中西发展差距的猛烈冲击,使身处剧烈动荡局势之下的他们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中国人之所以不敢想不敢做、缺乏思考力和创造力,是因为封建私塾教育禁锢了国民的思想,于是趁着五四运动之风,在蔡元培等人的倡导下,废除文言文,倡导白话文,兴公学,废私塾。
建国以后,我们国家百废待兴,急需一大批理科人才,于是有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论调。再加上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从此四书五经彻底从我们视野中消失。
七十年代,我们搞教育改革,引进西方教育理念,实行标准化考试。
直至今日,我们都知道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苦了学子,累了教师,穷了家长。于是我们一直在改呀改,改来改去还是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只是个空口号。教改的结果,学生更苦,老师更累,家长更穷!
在这种教育现状下,有了一批思考者,他们反省自己反省教育,企图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的教育难题,王财贵教授便是其中之一。
王财贵读大学的时候很偶然地发现了四书五经,于是夜以继日的恶补,用了三年的时间终于大致读完了中国的经典文献。读完经典,他发现自己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他从一个毛头小伙子迅速成长为一个满腹经纶思想独立人情练达的青年才俊。他才知道,四书五经才是最好最有价值的书。于是他先从自己的孩子身上开始实验,已经13岁的儿子只是背了一本“道德经”就受益匪浅。他一边教亲朋好友的孩子读经,一边搞读经研究,结果发现蔡元培他们这些经典受益者,废私学,废文言是错误的!五四以后的知识分子们有的读了一辈子的书,却没有读中国最好的最有价值的书!可惜可怜可叹!
四书五经好不好,我举两个例子。
我带公益读经班初始,先读的《大学》,有个政治老师,惊奇地对我说:“姚老师,我发现这《大学》里句句都是名言!人们经常引用的名言警句原来都出自这里呀!太好了!我得读下去。”
今年四月我去信阳郝堂参加河南省读经联合会,路上结识了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学数学老师。这位数学老师,喜欢阅读,博览群书,只要听谁说哪本书好,他必须马上找到那本书,一睹为快!二年前,他偶然间接触到了四书五经,便如饥似渴地读啊读啊,读完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他站在自家院子里嚎啕大哭。他哭自己一辈子的书白读了,这么好的书今天才知道,今天才拜读到,可惜呀!后悔呀!自己一辈子爱书如命,却读了一大堆的杂书,白白浪费了那么多好时光。他当时就做了决定——后半生奉献给读经事业。为了读经,也为了带动更多的人读经,他去校长那里软磨硬泡,改教了中学语文。要知道学校失去一位可以独挡一面的优秀数学老师,校长得有多么不舍得。就这样这位半途改行的语文老师,一边应付应试教育,一边见缝插针教学生读经典,周末他走上街头动员路人带孩子去他家里公益读经。
我讲的这两个例子,一点夸张的成分都没有,如果你还是不相信经典,那你接着往下看。
2、读经改变了我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30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常常反省自己,为什么学生不热爱语文?为什么那么多的孩子厌学?为什么孩子们非得学的那么累?
我是一个好学又善于思考的人。带着这些问题,十年前我开始大量阅读教育理论书籍,读着读着,不断地接触到四书五经之类的经典,后来接触的频率越来越高。我想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的文科生没读过老祖宗留下的经典,总是不光彩的,是遗憾,更是耻辱。于是我把四书五经、老庄、围炉夜话、菜根谭、鬼谷子等一股脑搬回了家,怕读不下去,还买了配套解读。从哪里读起呢?白岩松在他的书里说:最近他又读了一遍《道德经》,觉得老子真是智者,真是圣人,那么多我们想不通搞不明白的道理,老子在《道德经》里早就讲过了呀。我于是想,就从《道德经》读起吧。用了一年时间我终于把《道德经》读完了,当然是精读,一字一句的读,一字一句的翻译,一章一章地解读。可是,看完了,我也忘的差不多了,于是又翻,不断地翻看,不断地忘记。
2016年7月以前我还不知道王财贵何许人也,更不知道他的什么读经理论。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同学拉我一块儿去读经。这才接触到王财贵教授的读经理念。当时,我不能完全接受王教授的读经方法,认为不理解的瞎读也是浪费时间,读50遍就能背下来了,干嘛要读100遍呢?我拿我13岁的侄女做了实验,她读《大学》28遍,把全文1700字背下来了。一个月以后,我问她还能否背诵下来,她说需要再读几遍才行。开学以后,侄女每天泡在作业堆里,根本没时间问津经典,实验无疾而终。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做不到的怎么能要求别人做呢?我还是自己先做吧。我于2016年7月29号开始正式读经,每天打卡。《大学》读够100遍之后,开始读《中庸》,之后又读《论语》。我读经的速度很慢,因为我上有近80岁的妈妈,下有2岁的外孙女,学校有初三年级2个班的语文课。我想只要每天坚持读,总会有成效的。如今,读经已将近一年,一本《学庸论语》马上就能读完100遍了。我有变化吗?
精读《道德经》一年,我没感觉到自己有什么明显变化,现在采用了王财贵教授的读经法,书还没有完全读够一百遍,感觉哪儿哪儿都变了。最近我仔细想了想,发现自己的变化还真不少。
首先,我发现自己变得强大了,内心充实了,精神愉悦了。每部分我读到二三十遍的时候,就开始解经,解完经,接着读,再读的时候就想着意思读,直到读够100遍。越读理解的越深,越读悟的越多,越读心里越敞亮,越读越想读下去!经典就是经典,圣人才是真正的智者,他们想我们所未想,知我们所未知。读着读着,许多想不开的事情想开了,许多不明白的道理想明白了。我才只是读了一本《学庸论语》呀,可我觉得我已经真的能做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了。
其次,我发现我的文采有很大进步。以前写东西,老是觉得没词,总是东拼西凑。我曾经有过一些很好的写作素材,可我就是没有拿起笔写作的勇气。我现在写东西一点都不困难,前段时间看电视《人民的名义》,觉得剧本故事挺不错,可就是里面的人物怎么都一个腔调,说话都一个水准?肯定是作者的问题。高育良,政法大学教授,应该学贯东西,满腹经纶,他的台词不应该沾满社会政客的味道。总之看后有不少感慨,于是洋洋洒洒写下了3000多字的观后感。
第三,我发现我有自信了,健谈了。读经读到50遍的时候有些句子已经烂熟于心了,读到100遍的时候更多的好句子都烂熟于心了。就这样读着读着,烂熟于心的句子越来越多,很多句子、很多道理慢慢的慢慢的化进了我的血液里,不知不觉中成了我的血肉,成了我的思想,我的内心在悄悄地发生着质的变化,于是,无论做什么我都信心满满的。我向别人宣导经典的时候,充满着自信,一旦开口就滔滔不绝,大有你不认可读经我就不罢休的气势。
年轻的妈妈们,我今年已经52周岁了,我什么记忆力?你的孩子什么记忆力?我读经一年就有了这么大的变化,你孩子读经之后的变化该有多大呀,真是不敢想象!
孩子的变化短时间内你可能感觉不到,一是因为你不是他,你怎知他内心的微妙变化;二是因为孩子还不具备准确表达的能力。可是孩子的变化肯定是有的,等到你能明显感觉到孩子变化的时候,很可能孩子的理解力记忆力思考力都已经达到质的飞跃阶段了!
3、孩子13岁以前一定要读经
第一,孩子从0到13岁是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在孩子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让他把经典都记在脑子里,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很轻松的事。13岁以后孩子的理解力开始一天比一天好,而记忆力越来越差,既然懂得了这个道理,那我们为什么不在最好的时期做最好做的教育呢?
第二,幼儿读经不是难事。成人觉得读经好难,难在不理解。幼儿面对这个世界,一切都是未知的,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大人教什么,孩子学什么,你教他: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他没见过老鼠,也不知道什么是灯台,更不知道老鼠为什么要偷油吃。你教他: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他也不知道什么意思。反正都是不理解,我们为什么不教“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呢?有价值的东西让孩子先记下来,等长大了,自然就知道意思了。媒体小明星李尚荣,6岁的时候就背会了许多经典,其母亲介绍说,李尚荣从没有觉得经典难学,反而乐在其中。幼儿读经既然不难,我们大人何不趁此时机把最难最有价值的东西教给孩子呢?
第三,读经对开发儿童智商大有好处。读经,提倡包本背书,家长们你知不知道包本背书是一件多么好的事。包本背书不仅仅学了古文,还极大地开发了孩子的智商。把一本书从头到尾一字不差地背下来,这对一个成年人来说,是很难的一件事,但对3到13岁的孩子来说,并不是难事。你知道吗?我们河南省能够包本背书的孩子已经几百个了,最小的孩子仅仅4岁多,字都不认识呢,可孩子们熟读成诵,就是把整本书,二万多字给背下来了。如果孩子练就了包本背书的能力,孩子上学后,把薄薄的课本装在脑子里不是很轻松的事吗?课本装在脑子里,考试时还怕成绩不好吗?那不跟抄书一样吗?外国语学校的毛德宇书记,小时候化学不好,想让老师给补课,老师说你的程度太差,没法给你补。老师的话深深刺伤了他,他想,我就不信我学不好化学。他下苦功夫把化学书整本背了下来。结果在中招考试时他的化学考了年级第一!
第四,读经可以帮助我们的孩子明是非、树大志、成就坦荡的健康人生。《大学》首句就教孩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人求学的目的是为了发扬美好的品德,为了让自己更优秀,以达到最美好的境界。读这些句子,孩子们能无大志?“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读这些句子,孩子们能无大胸怀大格局?“子夏问孝,子曰:‘色难。’”读了这样的良言,你的孩子还能给你脸色看,不孝顺你吗?“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自己说话不通情理,别人回应你的话也是悖情悖理的;你所得的财物违背情理,那么失去时也一定很容易。读了这样的警句,你的孩子还能不是清正廉洁的好官?经典里几乎全是这样的名言警句,在这些醒世警言中浸泡出来的孩子,将来一定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好人才、大人才。
第五,读经是让你的孩子成为满腹经纶之才的最佳通道。读经的孩子,自然是满腹经纶,出口成章,下笔千言,引经据典,洋洋洒洒,纵横捭阖。历年高考的满分作文得主,都是饱读诗书、喜爱古文的孩子,从01年蒋昕捷的《赤兔之死》,到03年耿亮的《转折》,再到2013年王云飞的《绿色生活》,这些都是少年读书读经的明证。我们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还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要想让我们的孩子拥有雄厚的文化底蕴,读经就是捷径!
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目的只有一个,劝我们的家长在孩子13岁之前,抓紧一切时间赶紧读经,越早越好!作为一个有30年教龄的中学语文老师,我深知单靠几本语文课本是培养不出来人才的,语文教材的含金量太低,精华太少,经典才是最好的东西,这是我的肺腑之言。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亲爱的家长,你一定非常非常爱你的孩子,爱他就让他读经吧!
暑期是最好的读书时间。在家自己读没意思,可以叫上亲戚朋友的孩子一起读;一家三口,或良辰或佳夜,亲子共读,其乐融融,岂不快哉;实在是大人抽不出时间来,把孩子送到读经夏令营,既锻炼了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又轻轻松松地背完一本《论语》或者《孟子》,同时还在读经老师的帮助下,写完了学校的作业,岂不是一举三得的好事?
赶快行动吧,亲爱的家长,把孩子丢给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把孩子丢给电视机手机,都是不负责任行为,把孩子丢给经典丢给图书馆才是最好的选择!
完稿于2017年6月28日清晨于鑫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