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手现在这个高三班后,我对班里的同学逐渐熟悉了。一个看上去比较内向的男生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个男生叫小蒋,高高的个头,白白的皮肤,见到老师低着头躲开,没说话先是羞涩地笑。就是这样一个男生,身上的毛病着实不少:作业支差应付,背课文拖拉懒散,上课萎靡不振,自习闲话不断,还沉迷日本漫画不能自拔。接班两个月,小蒋的三件事情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1、抽查课文事件
早读抽查背诵课文,小蒋吭吭哧哧背了几句就不下去了,我让他背会以后再找我背。然而几天过去了,一直没见小蒋找我背课文的迹象。期间,我督促过两次,小蒋坐在座位上愣着神不说话。后来我找小蒋谈话,他说高中篇目没有好好背,现在背不下来。我问他初中篇目怎样,他说初中的会背。我要求小蒋每天给我背一篇初中篇目,利用这短时间抓紧背高中14篇,其中篇幅较长的仅8篇。他答应了,我给他列个清单,初中篇幅较长的有十几篇,每天一篇,从9月10日列到9月25日,开始的几天,小蒋还找我背了几回,之后就渐无动静了,我的单子上只划了寥寥几个对勾。期间虽有几次督促,但小蒋回复我的也是几次愣神。
2、漫画人物事件
小蒋联考退步较大,我让他写反思。他在反思上说:自从小糸离开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考好过。还说:我觉得小糸真的存在。联想到他平日沉迷日漫,我猜测小糸应是漫画中人物。我在网上查到小糸是一部日本女同性恋漫画的主人公。我曾在他的课桌上看到一本《初级日语教程》的书。他的同桌也反应他看的漫画都是那种比较忧郁、比较颓废的风格。
3、“失踪”事件
有一次语文课测试,小蒋不停地和同桌说小话。我让他俩站到教室后面(我一般都是让违纪学生站一会就让回去了)。谁知小蒋竟摔门而出,扬长而去。我追出教室后,已找不见小蒋踪影。我连忙打电话给他妈妈。他妈妈倒是处变不惊,从儿子小时候的一次小兄弟之间的冲突讲起,经过多年观察,得出结论:他就是这脾气,不会有事儿的。没等她说完,我已找到小蒋。小蒋正捧着书再实验楼上看风景呢。我把小蒋带回教室,他的情绪已经平复,我对他到处乱跑的行为和摔门的不文明行为进行了批评。小蒋垂着脑袋点点头。然后,我让他回教室,他却说刚才做的不对,就在教室外面多反省一会儿。
“失踪”事件之后,小蒋的妈妈打电话想见面聊聊小蒋在校的表现。小蒋妈妈非常健谈,她在我的办公室待了两个小时,我只有机会插上五句话。当她的谈话结束时,我已经掌握了小蒋从幼儿园到高三的光辉历程。至于小蒋在校的表现,我并不确定我的五句话是否能够概括全部内容,因为这五句话时:嗯,哦,是的,挺好,是的,对。但小蒋的妈妈确实是心满意足而去的。
其间,小蒋的妈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中秋节,他们全家去姥姥家过节。小蒋妈妈从上车到下车,给小蒋讲了一路的道理,
小蒋慢慢讲故事的时候,对儿子当时的反应表现出极大的伤心,因为小蒋自始至终都把脸朝向窗外看风景,更让小蒋妈妈愤慨的是小将爸爸竟然不帮着自己教育儿子,反而责备小蒋妈妈太唠叨。不得不说,小蒋妈妈讲故事特别注意细节,连去姥姥家带了什么礼物都没有遗漏。
对我而言,那两个小时是哭笑不得的。小蒋妈妈的苦口婆心换来的是小蒋的漫不经心。小蒋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也挺不容易的。
我觉得小蒋妈妈的问题在于:
1、她太在意小蒋的成长,对小蒋各方面表现都要加以指导、点评,甚至批评,她给小蒋讲道理、谈感情、找榜样,但鉴于水平有限,每次都是车轱辘话转来转去。如此这般日复一日的“庭讯”给小蒋造成了巨大的干扰和压力。小蒋对自己的生活感到索然无味,只好把心灵寄托在漫画中,甚至把自己代入到某个漫画角色中,以至于漫画人物的离去使他丧失了相当一部分生活的动力,成了生活在角落里的孩子。
2、小蒋妈妈的健谈其实也在影响着他的孩子。小蒋活在妈妈言语风暴的阴影里,缺乏于陌生人以及老师交流的勇气,但他的语言能力并未因此受到压制,反而在妈妈的健谈中耳濡目染,几乎得到了妈妈的“真传”。拥有这项“技能”的小蒋,便在同龄人中有说不完的话,自习课上也克制不住。
3、小蒋妈妈在表达自己的时候太过霸气,几乎不容别人插嘴,这种表达不是交流,而仅只是倾诉。只要自己说痛快,别人什么感受不重要。我能想象得到,小蒋内心最初想要交流的小火苗,早已在妈妈的狂风暴雨中熄灭了。他朝向妈妈的大门早已死死锁上,锁头甚至已经生锈。所以,小蒋沉迷漫画多年,小蒋妈妈竟全然不知。
4、小蒋表达的小火苗熄灭了,并不代表他情绪的小火苗的熄灭。幸好小蒋性格懦弱,他表达愤怒的方式仅限于沉默与摔门,并且很快归于平静,而没有更大烈度的反抗。如果小蒋性格再刚烈一些,母子之间就不是短时间的冷战,而将是随时爆发的惊天动地的战争,这个班里就有这样一对势同水火的母子。从这个角度看,小蒋的妈妈是幸运的。但小蒋内心的情绪依然存在,日本漫画里的忧郁颓废风格又深深影响着他,小蒋的心理成长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