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很高深吗?写作需要有一定的文学造诣吗?写作需要天赋吗?如何才能写出一篇阅读量10万+的爆款文章?
在回答这一系列问题之前,要先思考一件事:你为什么要写作?
是为了赶上自媒体热潮,靠写作大赚一笔?是为了吸引众多粉丝,享受一呼即拥的快感而写作?还是因为大家都写了,就跟着一起写写的从众心理?
当我们谈写作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们写作的初衷。叶圣陶先生在《怎样写作》里谈到:“一定要有所写才写,若不是为了必要与欢喜,而勉强去写,这就是一种无聊而又无益的事。”
《怎样写作》汇集了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传授写作经验和技巧的21篇文章。解答了我们想通过文字表达自己时,都会遇到的问题。
001 想清楚你为何而写
“想要写作”真是个最易萌生的欲望,差不多同想吃想喝的欲望一样。对于叶老来说,所表达、所宣示的也就是所信从、所实行的,所以内外同致,知行合一。对于一般人来说,写作通常会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将你所知道的,通过写作让别人也知道;还有一个是把你相信的,用文字的形式告诉别人,让对方也受到情绪感染。
写文章要“求诚”。反观微博、微信上的一些文章,为了博眼球勉强去写,甚至不惜采用造谣、混淆视听、愚弄大众的手段。这些虚伪、浮夸、玩戏,都是与诚字正相反对的。正如叶老所说:“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002 文字原料
无论是普通文还是文学,若论它们的原料,都是思想、情感。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思想,即使两个人很相像,但是他们的思想、情感决不会全然一致。接下来就从“训练思想”和“培养情感”来讨究作文之法。
训练思想。训练思想的涵义,是要使人有真切的经验来作假设的来源;使人有批评、判断种种假设的能力;使人能造出方法来证明假设的是非真假。叶老认为,“假设”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若没有了假设,就不会得到新东西。
培养情感。每个人对情感的感知程度是不同的。有的人很淡漠,觉得什么东西都辨不出滋味。其原因在于不多观察,少具经验,缺乏切实的思想能力。有了真切的经验、思想,必将引起真切的情感。
所以,写作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便没有可靠的法子。
003 写作前的准备工作
准备好再写。有时候,会因为缺乏写作素材,而无话可说,迟迟不落笔;有时候,会因为思路不清晰,心中涌起种种情绪,而无从下笔。这些都是准备不足导致。叶老认为,好的准备工作需要有好的状态,头脑清醒、要表达的观点有可支撑的素材,即下笔前心中已有文字的结构。
培养好的语言习惯。好的语言习惯包括:说话有重点、逻辑清晰、连接自然、用词准确。好的文字必须是读者可以看得懂的,并且会带来启发,这就要求文字内容深入简出。
具体的训练方法,一是“五分钟连续说话法”,查看自己说的话是否符合好的语言习惯;二是“听”,多听别人的作品,学习他人长处;三是“诵读”,像小学生一样去读课文,潜移默化地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写听得懂的好文字。文章具有亲切感,会极具魅力;再加上用深入浅出的文字,清楚明白地表达文章内容,就会很容易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所以好的文章,是在用心表达,是可以"入耳"和"上口"的。写出来的文章,通过诵读,就很容易发现问题,尤其是语言表达的问题。因此叶老建议,写文章要动用所有官能,包括口、耳、心。
004 写作核心——组织
组织是一种能力,将已有的知识和想要的目的,串联起来的能力。在这里,叶老设了一个比喻,要把材料组成一个圆球,才算到了完成的地步。圆球是一篇独立的、有生命的文字的象征。圆球有一个中心,各部分都向中心环拱着,而各部分又必密合无间。一篇文章的各部分也应环拱于中心,而且各部分应有最适当的定位列次。
这个比喻强调了,文章每一部分都要符合核心观点,各个材料的存在都是用来服务文章主旨。唯有这样,文章的结构才更紧凑,更有层次,更有说服力。
005 修改
好的文章往往是改出来的。对于还在写作初级阶段的人来说,难免会有一些坏的语言习惯,因此要格外注重修改这一环节。在叶老看来,修改文章其实就是修改思想,要把它想得更正确,更完美;想对了,写对了,才可以一字不易。
写作是表达的一种方式,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当我们认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内心得到充实和滋养之后,表达便不是一件刻意的勉强的事情,而是一件自然流露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