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田一鑫鑫/文
01
周末到姨妈家做客。6岁的小外甥乐乐,一手抱着半个西瓜,一手握着勺子,贴着西瓜皮挖着发白的果肉,一口一口往嘴里送。
姨妈见状,坐到孙子乐乐旁边说:"你傻啊?这西瓜中间部分才是最甜的!"边说边把勺子夺到自己手中,顺着中间挖了一大口,塞到孙子嘴里。乐乐满足地咀嚼着甜甜的果肉,点点头,跟着有样学样地顺着瓜心挖着吃。
这一幕我看在眼里,阻止道:"姨妈,您这种教育孩子的方式就不太对。您应该告诉乐乐说,爸爸快回来了。咱们把西瓜中间最红最甜的部分留给爸爸。"
姨妈听完笑道:"我们这代人,都这样。生怕孩子吃一点亏呢!"
我反驳:"这个不是吃亏,您要从小教导乐乐爱父母、爱长辈,让他先会爱人,才能与人分享。"
姨妈摆摆手,表示不予认同。
果不其然,2个小时后,我们抵达自助西餐厅。
纷纷落座后,妈妈率先夹起一根烤肠准备送到嘴边,乐乐大喊:
"别吃!那是我的!"跟着把装满烤肠的餐盘拉到自己面前,用一双小手护住盘子,试图不让任何人侵占他的美食。
众人见状均很尴尬,弟弟走上前对儿子乐乐说:
"乐乐乖,咱们这个是自助,吃完还能再取。你瞧,大家都把自己爱吃的放入餐盘,一起分享呢!"
"我不要分享!"乐乐高声喊道。
弟弟无奈,离开餐桌。我为缓解尴尬,坐到乐乐身边,用手轻轻抚摸着他的额头,问到:
"乐乐为什么不分享呢?自助餐只要不浪费,我们吃多少都可以的。"
乐乐瞪着清澈的大眼睛望着我:
"我就是怕他们把我的都吃光了。"
"他们""我的"这两个词儿听起来是多么的刺耳!原来一个"不吃亏"的孩子,在吃这件小事上,立场竟然也能划分得如此鲜明?一瞬间,我的心凉了一大截。
02
通过乐乐,让我不禁想到了我的好友J。那也是一个从小"不吃亏"的孩子。
J同我说,她印象中记得的第一件事,便是吃煎饼。每天早餐,妈妈都会为他买来煎饼果子,但是每次都会郑重其事地叮嘱他:
"吃煎饼一定要先吃鸡蛋多的一边,这样即使剩下了也不吃亏。"
可能是从孩提时,"不吃亏"这三个字便如人生信条一般统帅着J的思想。所以,J在幼儿园时,会把班上好玩的玩具都占为己有,不准任何人碰;在小学春游时,从来只愿承接同学赠与的薯片和饮料,而把自己的巧克力和糖果严严实实地藏在书包里,不去分享。
也正是因为这样,J从小便没有一个知心朋友。更为可悲的是在他自己也颇为好奇的同时,他不清楚症结所在。
直到J考上大学,入住大学宿舍。宿舍8个女生中,有一半都非独生子女。可能正是因为她们自小在家习惯了谦和与礼让,所以J的宿舍氛围其乐融融:我打来的热水可以给你用,你打来的晚饭邀我一起吃,我帮你洗一次睡衣,你帮我打一晚蒲扇。
在这样的暖心环境下,J渐渐意识到,原来自己曾经的生活逻辑完全是错的!
自始至终传导给自己的"不吃亏"信条,貌似让自己暂时占到了物质上的小便宜,但却长久疏远了与周遭所有人的亲密关系,损害了人际交往这个巨大的无形资产,这无疑是占小便宜吃大亏。
03
每一个负面的、损害性的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正面的动机。其实不论姨妈还是J的母亲,长辈的行为里,我们首先看到的便是满满的爱。正因为她们太爱我们了,所以生怕我们吃不饱穿不暖、生怕我们受委屈、生怕我们会吃亏。
但是,动机伟大不代表可以行为愚昧。长辈把所有能供给的资源,无条件地倾注给孩子,把孩子的一双手塞得满满的。时间久了,孩子就什么事都"不吃亏"了,慢慢地孩子变得自私、独占、霸道、冷漠、不懂爱。最终在家庭的乾坤内独步天下了。
毕淑敏在《幸福的香气》一书中写道:
"不懂得爱的孩子,就像不会呼吸的鱼,出了家庭的水箱,他不爱人也不自爱,最终焦渴而死。"
作为成人的我们,你要有看到孩子未来的远见。孩子不会终生束缚于家庭,他会走出家庭,步入校园环境、社会环境。当这一天真正来临时,他的"不吃亏"也终将挥发成致命的苦楚,那难忍难耐的苦涩,只能由他自己品尝,让他除了干呕,再无良策。
04
好在近年来,随着育儿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们普遍意识到对子女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更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长辈也逐渐意识并实践起来。
我的小姨,就是其中之一。她的育儿宝典就有两条底线和原则,我深刻认同:
第一,杜绝孩子霸占东西
家庭中出现孩子喜欢的食物,父母和孩子一同享用,杜绝孩子"吃独食"。电视上播放孩子最爱的动画片,父母也可以把双方看电视的时间均衡分配,避免孩子霸占电视。
第二,教会孩子感恩
父母下班到家,可以引导孩子为父母递上拖鞋,倒一杯水,从小事诱发他对父母的爱。
晚饭后,父母可以带着孩子收拾碗筷,让他体悟劳动的不易,同时感恩父母的辛劳。
父母高烧时,我们可以呼唤孩子为我们替换毛巾、喂汤喂药,引导孩子对他人关怀。
孩子,本应一手承接爱的乳汁,一手扬洒爱的甘霖。请不要再用你所谓的"不吃亏"去荼毒孩子了。分享、感恩、劳动、付出这些都不叫吃亏,相反我们错误的教育方式,才会让孩子在未知的漫漫人生路上吃了大亏。
(怀左写作训练营 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