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豆的舞女》描写的是一位20岁的大学预科生,为排遣内心不可言喻的忧郁和苦闷,只身来到伊豆旅行,途中偶遇流浪艺人一行,并对那里的小舞女产生了似恋非恋的思慕之情。伊豆的舞女薰子深深地吸引了“我”。文章从一件件小事写起,一直到最后“我”和薰子离别的过程。
文章中有三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细节描写,
1、山路变得弯弯曲曲,快到天城岭了。这时,骤雨白亮亮地笼罩着茂密的杉林,从山麓向我迅猛地横扫过来。
那年我二十岁,头戴高等学校的制帽,身穿藏青碎白花纹上衣和裙裤,肩挎一个学生书包。我独自到伊豆旅行,已是第四天了。在修善寺温泉歇了一宿,在汤岛温泉住了两夜,然后蹬着高齿木屐爬上了天城山。重叠的山峦,原始的森林,深邃的幽谷,一派秋色,实在让人目不暇接。可是,我的心房却在猛烈跳动。因为一个希望在催促我赶路。这时候,大粒的雨点开始敲打着我。我跑步登上曲折而陡峭的山坡,好不容易爬到了天城岭,来到了北口的一家茶馆前,吁了一口气,呆若木鸡地站在那里。我完全如愿以偿了,因为巡回艺人一行正在那里小憩。
【析】这篇小说自始至终都“带有一种淡淡的哀愁”,以“山路变得弯弯曲曲”起笔,不禁让人联想到人生道路的坎坷艰难。加之此刻阵雨来袭,而此时“我”正独自旅行来到伊豆则更给人以孤寂寥落之感,一股阴郁哀怨的基调由此而生。如何让寸土寸金的小说开头轰隆隆展开故事,作者以“山路”和“阵雨”细节心灵化描写寓景于情,毫不拖沓地徐徐展开。
2、
这个房间里装有地炉,打开拉门,一股很强的热气便扑面而来。我站在门槛边踟蹰不前。只见一位老大爷盘腿坐在炉边。他浑身青肿,活像个溺死的人。他那两只连瞳孔都黄浊的、像是腐烂了的眼睛,倦怠地朝我这边瞧着。身边的旧信和纸袋堆积如山。说他是被埋在这些故纸堆里,也不过分。我呆呆地只顾望着这个山中怪物,怎么也想象不出他还是个活人。“让你瞧见这副有失体面的模样……不过,他是我的老伴,你别担心。他相貌丑陋,已经动弹不了,请将就点吧。”老太婆这么招呼说。据老太婆说,老大爷患了中风症,半身不遂。他身边的纸山,是各县寄来的治疗中风症的药方,以及从各县邮购来的盛满治疗中风症药品的纸袋。听说,凡是治疗中风症的药方,不管是从翻山越岭前来的旅客的口中听到的,还是从广告中读到的,他都一一照方抓药。这些信和纸袋,他一张一个也不扔掉,都堆放在自己的身边,凝视着它们打发日子。天长日久,这些破旧的废纸就堆积如山了……
【析】一开始,我感觉这段细节有些多余,写的是伊豆的舞女,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和主角不太连贯的人物描写呢?继续读下去,可以看出“我”对待这样一个老太婆自己都感觉“有失体面的模样”的老伴,“我”没有厌恶嫌弃,言行之中尽显关注。
“我”耐心听老太婆叙述,之后又留下一个五角钱的银币,这段简短的会面中,“我”话不多,但每句几乎都充满着对老头子的同情与关切。这段对于“我”能平等待人的品质的描述恰是为“我”与巡回艺人之间交往做下铺垫。
3、
我一开始朗读,她就立即把脸凑过来,几乎碰到我的肩膀,表情十分认真,眼睛里闪出了光彩,全神贯注地凝望着我的额头,一眨也不眨。
【析】这段文字,让人感到这个舞女好像是一个比14岁更小的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她真正是清纯如水、不知男女之情的少女。一个清纯、活泼、可爱而又童心未泯的舞女“熏子”的人物像已跃然纸上。身份职业使她显得低贱,可外表却具有脱离尘世的纯美,心灵没有在肮脏的艺妓生活中被玷污,依然高尚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