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参加某拆书稿一周体验课后的练习。由于并没有报班,所以投稿后也石沉大海。我就把它当书评发到了微信读书。
微信读书只是我平时看书的频道,对我来说是没有互动的,所以也并没有期待。只是发完的第二天竟然有了一个赞,好奇的看了一下是叫周岭的人给的。一开始我还以为是重名,点进去后才发现真的就是《认知觉醒》的作者周岭老师,很感激他对我认真和努力的肯定。
我知道,对于专业人士来说我这篇拆书稿可能是乏善可陈,差强人意的。但是这毕竟是像我这样的写作小白开始的地方,还是希望大家能给予一些反馈和支持。最后也希望这篇拆书稿能帮助简友们更清晰的了解这本书。那我们开始吧。
今天给大家分享这本书是《认知觉醒》。
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你一个问题。你是否见过“醒着的睡着的人”?你可能会说,一个人不可能同时“醒着”和“睡着”的,这二者明显是矛盾的。先别急,那你是否有过如下的状况呢?
想改变,却总是沉溺眼前的安逸,随波逐流;
想勤奋,却总是敌不过心生惰性,自我消耗;
想精进,却总是身陷比拼的漩涡,迷茫困惑;
想努力,却总是跌入低效的状态,急于求成。
这就是作者为读者描绘的“醒着的睡着的人”的自画像。是不是很熟悉?没错,这就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常态。
本书的作者——周岭,在36岁之前也一直过着这样浑浑噩噩的生活,时常焦虑不堪却又对这个世界无能为力。
直到有一天,他的一位好朋友的命运轨迹发生了骤变,促使他在老大不小的年纪毅然决然开始自我探索的道路。在广泛涉猎了从脑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社会学及其它学科中,弄明白了事物的底层规律,并且找到了自我认知觉醒的方法。
在后续的三年里,他持续每天读书学习,坚持写每日反思,发布在个人公众号“清脑”上,并开通了问答专栏。在解答了林林总总的成长烦恼与困惑后,发现了相对独到的原理和可行性,逐渐形成了本书的雏形。
因此,这本书也是一把开启认知驱动的钥匙,帮助实现真正的觉醒,收获全新的自己。
接下来,将分为三个部分来详细讲述书中的内容。
第一:重识大脑,认清焦虑与耐心的本质;
第二:掌握人类的终极能力:元认知;
第三:自我修炼的五大法宝:专注力,学习力,行动力,情绪力,以及人生五件套。
首先,我们先看第一部分,重识大脑,认清焦虑与耐心的本质。
你是否:
明知道读书重要,转身却刷起朋友圈短视频;
明知道健身必要,结果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明知道二八原则,却整天围着琐碎小事打转......
这些情况在我们生活中太稀疏平常了。你可能认为始终在这种“明明知道,但就是做不到”的怪圈中徘徊,是因为我们愿望不够强烈,意志不够坚定。然而,事实并非全然如此。还有一个内在原因,却常常被忽略,那就是我们的天性过于强大。
为什么这么说呢?
就需要重新来认识一下我们智慧的大脑,也正是因为它,人类才成为地球主宰。但是它并不完美,甚至它才是造成我们很多困难和问题的根源。这就要从它的进化历程说起。
3.6亿年前,原本生活在海里的鱼类一部分登陆地面,地球进入爬行动物时代。为了解决急切的生存问题,爬行动物演化出了最初的“本能脑”。
大约到了2亿年前,哺乳动物登场。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趋利避害,提升自己的生存优势,它们进化出了“情绪脑”。
直到至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才从哺乳动物中脱颖而出,又经过了几百万年的进化,大脑前额区域进化出了“新皮层”。直到7~20万年这个新皮层才真正形成,它让我们产生语言,创造艺术,发展科技,建立文明,学会思考,理智生活。这个新的脑区就是“理智脑”。
理智脑虽然高级,但比起本能脑和情绪脑,它的力量实在是太弱小了。主要原因有四点:
第一,从时间线上不难看出,理智脑就好比不满一岁的小婴儿,情绪脑则是身强力壮的中年人,而本能脑已是百岁老人。实力的差距可谓是天壤之别。
第二,三重大脑发育成熟时间孑然不同。本能脑早在婴儿时间2岁左右就比较完善了,情绪脑要等到青春期大概12岁,而理智脑最晚,基本要到22岁左右才能发育成熟。
第三,大脑里大约有860亿个神经元细胞,而本能脑和情绪脑占了近八成,所以它们对大脑的控制力更强。
第四,本能脑和情绪脑虽然低级,但是掌管着潜意识和生理机能,并且运行速度极快,达到11,000,000次/秒,而理智脑运行速度只有40次/秒,根本都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并且运行时非常耗能。这也是为什么紧要关头大脑经常是一片空白。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所做的大部分决策往往源于本能和情绪,而非理智。
在原始社会,本能脑和情绪脑一直受迫于生存压力,形成了目光短浅,即时满足的天性。在现代社会,用避难趋易和急于求成来形容这些天性更为贴切。有此可见,这些在远古时代人类的生存优势,在现代社会却成了阻碍我们成长的羁绊。
我们再来看一下焦虑。在如今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无时无刻都被焦虑包裹着。
做不完的工作;
报不完的课程;
读不完的书本;
跟不上的脚步......
想学的东西太多太多,但是时间却总是不够。
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这也是焦虑产生的原因,我们欲望与能力极不匹配。想做的事很多,又想立杆见影,现实却总是满足不了。而这种避难趋易和急于求成的属性,又是由进化了上亿年的本能脑和情绪脑所控制。在节奏快竞争强的环境中,这些天生特性只是被无限地放大而已。
同样,缺乏耐心也不是可耻的事,与道德品质也没什么关系,纯属天性始然。刚出生的婴儿全靠本能生活,毫不掩饰即时满足和耐心不足的特性,哭笑就在一瞬间。随着理智脑的发育,慢慢有了一些耐心。然而,前面也说过,理智脑是比较弱小的,仅靠理智脑自身的力量是不足已满足日益增长的耐心需求。
既然知道天性是很难对抗的,就不要用硬碰硬的方式去强迫克制它,这样很可能无功而返。而是需要换个思路,想办法看清它背后的机制设法让天性为我所用。本书中就介绍几种认知规律,可以帮助有效地提升耐心,进而减少焦虑。这里突出介绍以下两种。
第一:复利曲线效应展示了价值积累的普遍规律。前期增长非常缓慢,但到达一个拐点后就会飞速增长。了解这个规律,可以让我们从容冷静地面对前面慢长的平台期,而不要急于求成想立即就看到成效。
第二:在舒适区边缘拉伸。什么意思呢?
我们都知道舒适区,是一个让人可以慵懒的环境。所有东西都在我们的射程里,信手捏来不费吹灰之力。但是太容易的东西是容易无聊的,坚持不了多久就会停滞下来。对应舒适区,必然会有一个困难区。困难区的东西往往严重超出我们的理解范围,容易造成受挫灰心。
为了避免避难趋易,我们就需要学会在舒适区边缘徘徊。有一点点难度,但是经过一些努力还是可以到达,这样一点点地扩大我们的舒适区。时间久了,就会发现曾经在困难区的东西,已经慢慢进入到了舒适区,我们也就在不知不觉中一点点的成长起来了。
重新认识了人类的三重大脑,不禁会问,同样都是人,为什么人们之间的差距竟然可以那么大?下面来看看普通人和成功人士最大的区别在哪里。这就要引入本书的另一个内容,掌握人类的终极能力:元认知。
那么,什么是元认知?
书中说:元,在汉语中有“头、首、始、大”的意思,即最高级别的,比如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会被称为国家元首。元认知,就是最高级别的认知,它能对自身的“思考过程”进行认知和理解。可以理解成一个“会飞的自己”,在高空俯视全局,这样跳脱固有思维束缚,能够用多视角多维度地去思考。
如果还是感觉拗口,再简单通俗一点讲,元认知能力就是我们的反思能力。当然,这种能力也是有差异的,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是被动,还是主动。
我们大部份人都会做被动元认知,就是只有在出现问题,遇到挫折,处于逆境时才会触发反思。但是当一个人能主动开启第三视角,并持续反观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才意味着觉醒真正的开始,这才是与普通人的区别。
元认知是人类认知能力的反馈回路,可以拨开繁枝茂叶,找到前进方向;不被细节所困而迷失其中,帮助我们进入成长的快车道。但是掌握和拥有元认知能力并不容易,需要不断的刻意练习,练习,再练习。
本书作者就是通过每日反思,让自己保持清醒,不断积累,不断修正,来完善自我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就会发现自己变得与众不同。
重识大脑,掌握元认知,都是从我们内部出发,告诉我们想改变自己却总是事与愿违背后的底层原因。里清外明,认清自己以后,还是需要穿越障碍,借助力量去让我们变得更好。本书作者为读者提供了五大自我修炼的法宝,分别是专注力,学习力,行动力,情绪力,以及人生五件套。下面我们来逐一讲述。
专注力:收回感受,回归当下
如果用元认知来观察自己,就会发现我们时常处在身心不一的状态,身体做着A,脑子却想着B。就像:
跑步的时候,脑子还在想着明天的工作;
吃饭的时候,看着电视或是刷着手机;
学习的时候,可能还要听着背景音乐......
行动犹如我们的躯体,感受可以看作我们的灵魂,只有行动和感受二者统一时,我们才是全身心的去做一件事,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当前事情上,这样跑就是跑,吃就是吃,学就是学......
那我们为什么这么容易一心二用开小差呢?这还是我们的天性,不想直面眼前的问题。分心的本质就是逃避,要么感觉无聊,要么感觉困难。所以才心猿意马,亦或期待着未来,亦或思念着过去,却单单忘记了当下。
所以作者让我们学会收回感受,回归当下,不仅是用心去专注身体的每一个动作,更要享受当下,身心合一。
学习力:建立个人认知体系
我们从小就开始学习,但是至今仍然很多人都还不会学习。
你是不是也感觉自己看起来很努力,读了很多书,报了很多课,打了很多卡,每天起早贪黑地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但是却仍然收效甚微。这一切都说明我们并不会学习,只是在假装很努力。
真正有效学习,需要在短时间内极其专注,并且还要学会主动休息。十分流行的番茄学习法就是这个原理,只是我们大多数情况并没有运用好。
学习不是一味的输入,也要不断输出,并给予反馈。譬如,很多人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书本一合,就像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一样,没有留下任何印记,更不可能并入到自己的认知网络里活学活用了。
所以,学习不是一味的努力,而是要专注,要输出,要反馈,不断形成一个自己的认知体系。
行动力:道理都是“空头支票”,行动才是“真金白银”
现在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懂得了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一生”。为什么呢?因为没有行动!没有行动世界只是个概念。为什么知行合一那么难?很关键的一点,是因为不清楚要做什么,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有一个模糊的想法。所以要行动,第一件事就是拿出笔,写下你要做什么。
还有很多人不行动,总是希望先找到自己想要奋斗的人生目标。事实上,如果不行动起来,很可能永远都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毕竟认知是有层次的,依靠低维度的认知和阅历,是很难看清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只能先依据前人的假设走到更高的阶层,人生目标才可能慢慢浮现出来。
情绪力:多视角看问题
一个人的性格和脾气好不好,也取决于他是否能从多个角度去应对问题的能力:视角单一的人容易固执、急躁和钻牛角尖,而视角多元话的人则表现得更为谦逊、睿智与包容。
任何事情都是有多面性的,只要自己愿意,就算陷入情绪旋涡中,总是可以找到更好的角度去考量的。只是有的人面对再好的事情时都盯着那一丢丢瑕疵不放,而有的人却能从任何一件糟糕的事情中发现闪光点并放大,忽视其他不足之处。孰优孰劣,孰喜孰悲,一目了然!
早冥读写跑,人生五件套
作者在本书最后,给出了一个最低成本的成长之道:早冥读写跑。即早起、冥想、阅读、写作和运动。都是字面意思,非常接地气。试想一下,能把这五件事坚持下去,并且做好的人,人生应该也不会太差。
好了,这本书的内容就分享的差不多了,现在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第一:重识大脑,认清焦虑与耐心的本质。我们的大脑由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智脑组成。理智脑虽然高级,但是相比本能脑和情绪脑就非常弱小了。焦虑和缺乏耐心都是人类的天性,不要一味的对抗,而是要用理智脑的智慧驱动本能脑和情绪脑,让我们的三重大脑和谐的为我所用。
第二:掌握人类的终极能力:元认知。元认知就是人类的反思能力。我们要主动开启元认知,让元认知这个“另一个我”拥有更广阔的视角,掌握更深层的底层规律,帮我们跳出无知和束缚,做出明智的选择。
第三:自我修炼的五大法宝:专注力,学习力,行动力,情绪力,以及人生五件套,帮助每一个想要自我进步的人都可以拿来执行的具体方法。
最后,这本书适合所有希望成长的人阅读,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处在什么年龄、扮演什么角色,它都能对你有所启发。哪怕就那么一点点触动,都会带来不一样的蝴蝶效应。
不要觉得自己已经错过了最好的年华,“现在”永远都是最好的时候。因为你若放弃了成长,五年、十年之后的你可能会悔恨当初的决定,但只要去试图改变,就有可能收获全新的自己。
那么,现在就行动起来,跟着作者一起踏上觉醒之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