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见百度解释:共情(empathy),也称为神入、同理心,共情又译作同感、同理心、投情等。
看亲子教育类书籍常会出现此词,今晚看了某篇心理咨询的文章,这个词也是高频词。
亲子教育
当大人跟小孩生气的时候,往往是大人认为小孩做的与自己所想的不一致,达不到自己所期望的,但大人从来不会从小孩的角度想一想,为什么他会产生这个行为?
如果大人都能从小孩的角度想他们的行为举止,似乎大家相处会很和谐。可是,这点很难,因为首先要家长在状况发生当前,克制自己暴躁的情绪,冷静下来,再将自己转化成小孩本人的角色,尝试了解原因后再跟捣蛋者平静对话。在大人的直觉反应中,这是一件耗时耗神却不知结果如何的事情,没有任何利益直接呈现,倒不如一顿打骂效果来得更明显,而且自己情绪也得到发泄。所以为什么说人都是利己主义者,在纯如白纸的小孩面前,我们尚且优先选择自己情绪的宣泄,而不是小孩的感受。
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要与咨询者产生一种共情,这种共情不是你在聆听过程中随便点个头,应个“嗯”就完事。它的前提是要你面对咨询者时,先让自己下到井里跟他呆一会,等他感受到温度了,愿意跟你爬到井外去看外面的世界,这时,你才算有资格开始一段正式的聆听旅程。
朋友间的共情
今晚看的文章有让我反思到跟朋友,闺蜜间的相处之道。
以前闺蜜跟我讲她家婆怎样怎样时,我都会理所当然地教育她说,你傻呀,你就怎样怎样反击她呀,你这样这样子跟她讲呀。到后来自己历经成家了,才发现,以前教别人理直气壮的模样恍如隔世。
你我口头常说的,这个我懂,在没有完全相同背景与经历的条件下说出来,是对当事者一种多么无耻的伤害。因为他们在与你倾诉的那刻,需要的是你的聆听,不是你自认为字面理解而产生的“我懂”。这种是共情,不是“我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