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完了上册,安娜最终还是选择了和伏论斯基私奔,丢下了她曾视之为生命的儿子。
我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恋爱过,但是通过这本书中的种种描写,还是能强烈的感受到那种称之为爱情的情愫。也正因为从古至今,有太多人赞美这崇高的感情,使我更加执着的追求真正意义上的爱情。
灵魂虽然貌似飘渺,但只要我们用心倾听一下,就能感受到它的存在。我坚信灵魂永生,因此也相信只有灵魂产生共鸣的两个人在一起才能抵御这世间的纷扰。
但这上册让我最印象深刻的人物是列文,一个俄国农场主。有着自己的思考和向往,也对爱情和灵魂有着不一般的执着。
他的一些观点我也是不太认同的,但其中一些思考和观点却与我不谋而合。这种相知的错觉,总是让我欣喜若狂,每每在阅读中遇到这种时刻,总是能给我很有效的引导。
列文的哥哥尼古拉待着残破不堪的身体回到农村,这是列文第一次清晰的感受到死亡的靠近。他感受到哥哥即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开始了对死亡的思考。
通过对死亡的思考,进而引发了对生活意义的一系列思考。我个人第一次开始思考死亡和生活的意义,是在大学抑郁期间。因此,对小说中列文所表诉的观点有着强烈的共鸣。
“老话是老话,可是你要知道,等你看透了这一切,这一切就不值什么了。等你明白了早晚都要死,什么都不会留下,那就一切都不值什么了!我认为我的想法非常重要,其实也同样不值什么,即使实现了这些想法,就像包围住这头熊一样,那也不值什么。所以,打猎也好,做事情也好,无非是消遣消遣,消磨日子,免得老想着死。”
这是列文在思考之后说的一段话,简单点儿来说,就是人们迟早都是要死的,那么做任何事情都没什么价值。
这种想法曾经一度占据着我的整个大脑,因此随之而来的就是一种彻底的放弃和颓败,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躺平摆烂了,反正每个人都是要死的。
但是,在他这段话的最后一句,给了我一种新的观念。也让我面对生活时,有了新的思路。
虽然每个人早晚都是要死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不可能立刻马上死去,那从现在到死亡,总还是有很长一段世间的。
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他给自己的理由是“所以,打猎也好,做事情也好,无非是消遣消遣,消磨日子,免得老想着死。”
我想我也可以借鉴一下这个观点,既然还有很长有的一段时间,那这期间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为了消遣,打发时间而已。索性就不去寻找所谓的意义,从过往的经验看来,什么都不做只是等待着死亡的到来,会感觉时间过的十分缓慢。
那就去做一些事情,以打发这些时间。将工作视为消遣,这样就不会显得那么难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