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一朵花开,需要很多的耐心和微笑


“为什么医生养孩子都比较佛系,

老师养孩子却比较严厉?”

“因为老师见过最优秀的孩子,

而医生见过最后悔的家长。”

医生在医院看多了生老病死,当孩子身心不健康的时候,平凡、平安地活着都是奢望,怎还能给孩子加太多的期望呢!

正是医生接触了太多生病的孩子,他们才真正明白健康才是王道,孩子能健康平安就是家庭最大的幸事,其他的都是锦上添花,所以医生们普遍对孩子比较佛系。

老师对养孩子比较严厉,期望值高,因为他们经常面对与培养太多优秀的孩子,自然也会要求自己的孩子向最优秀的孩子靠齐。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社会需要全方面人才,文化课成绩只是一方面,如果我们老师或家长都只盯着这块儿,严厉要求孩子争上游,势必是焦虑与失望的!

而过度焦虑的父母,正在毁掉下一代……

父母期望越高,越卷得厉害,孩子负荷越重,父母越焦虑。

心理学家曾奇峰说:“一定程度的焦虑如果饱含爱意,那么过度的焦虑,就等于诅咒。”

大部分是平常孩子,父母本应该平常心,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待过了头,反而可能背道而驰。

作家周国平曾写过一句扎心的话:“家里养的花自杀了,遗书写道:一生不愁吃穿,唯独缺少阳光和爱。”

是啊,许多父母所谓的为你好,不是让孩子成为想成为的最好的自己,而是控制孩子成为父母眼中的最好的自己!

养育孩子,是一个逐渐放手,做减法的过程。

父母做的越多,错的也就越多。

很多孩子心理出问题的原因,就是父母从小密不透风的严密管理。

这种管理让他们不能试错,不能面对风雨,不能茁壮,不能自主,一旦经历现实落差,便容易崩溃。

刘震云在《一句顶一万句》中说:“这世界上本就没有任何一句话,可以让你醍醐灌顶。真正叫你醍醐灌顶的只能是一段经历。”

任何人的劝阻,都不会让一个人大彻大悟,真正能让人如梦初醒的,只有经历,吃亏,后悔,和受伤……

因此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有收有放,最后逐渐放开手,让孩子经历失败、面对痛苦,他们才能学会自主飞翔,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

不要妄想把孩子变成你想要的样子,而是让他成为他想成为的大人。

孩子的成长历程中,他自己才是导演和主角。

父母不要轻易地越界,允许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去成长。

李子勋说:中国人对孩子的家教需要有三句话:自己的事自己做好、自己的行为自己负责、尊重他人。

父要做个在路边鼓掌的人,默默给予爱与支持就好。

正如曾仕强先生所说:"如果你相信你的孩子,能越来越好,那么他就会变得越来越好。如果你看你的孩子,怎么看怎么不好,那么他就会变得越来越糟糕。你要知道,有个词叫心想事成,心念的力量是巨大的。"

让花成花,让树成树,让孩子心向阳光,肆意生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