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1,人一定要有事,而事一定是人做的,并不能严格分开。不讲事,人即无存在;不讲人,事即无来历。
2,西方人讲历史比较偏重事,中国人讲历史比较偏重人,这是分数的关系。中国人比较看重人物,西方人比较看重事情,两者只是比较在分数上略有不同。
3,西方历史似乎近是一种英雄性的。如讲政治,古代从亚历山大到罗马凯撒,到了近代法国的拿破仑,这不过是举几个代表性的例子讲。这是由一领袖,领导一个集团,而成功了那时的一番事业。这都带有一种英雄性。而中国呢?集团性更重於英雄性。所以好像不见英雄性。
4,在中国历史上,作为领袖的,太多英雄表现,就不易成事业。
5,我们今天模仿西方人,要写传记文学。西方传记文学都是个人性的、英雄性的,这是西方历史。在中国一部二十五史,最主要的便是各人的传记。譬如读《史记》,汉高祖本纪内,只把开国事件逐年提一纲领。一切事件的详细情形,都分别敍述在同时各人的列传中。如萧何、张良、韩信,此外还有曹参、陈平等几十篇的传合起来,才见汉高祖开国的事业。
6,可见中国人认为事业以集团性为重。集团必有一领导,但领导性的重要,次於集团性。所以每一集团中的领导人,不易见其英雄性。而英雄性之表现,常在领导人之下。
7,此种观念深入中国人的心里。即在小说中,亦如此表现。如施耐庵的《水浒传》,托塔天王晁盖,为初创梁山泊七人中的领袖。然晁盖在七人中,反而像是最无用,最不见英雄性,但他却成为一领袖。
8,又如中国的象棋,车、马、炮、士、相、兵,都各有各用。而车、马、炮又见有英雄性。
9,现在我们却要模仿西方传记文学,来写秦始皇传、汉武帝传、唐太宗传等,把中国历史上干大事业的人物,尽写成英雄性。好像中国历史上一切好事、坏事,全都由这少数的几个人干出来。这就违背了中国的历史真相,而且亦违背了中国人的国民性。
10,但中国古书里如诸子百家的家,却不指个人言。一个人就不成家。家是和合性的,个人则是分别性的,这两面显然有分别。
11,中国人重和合性,孔子儒家言直传到今两千五百年,中间自然有时代分别,但其精神大义则还是一线相承的。
12,我们只该从古代历史来认识古代人的观念才是。
13,中国人学术上的所谓家,是一个学术的集团。而其集团的亲情,则可比私人家庭更过之。这不是中国人和合性的又一表现吗?
注:
此处通过各家学术的一脉相承、尊师如父兄的情谊、老师死后送葬的人,都显示了中国知识界家的概念更偏向于世俗生活中的家。
14,国人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中国人旧观念,做学问不应由一人做,应和朋友会合中做。
15,人有自然生命,有人文生命。后人的自然生命,人文生命,全从古人来。生命是一体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