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长安区,虽说离西安城区有点儿远,但好处是秦岭南山就在窗外不远处。在天气好的时候经常能推开窗就望见绵延的山峰,有时候还能看见山中若隐若现的小路蜿蜒曲折。
很多次站在窗前向往着山,我说能看见山上的路和树,儿子还极认真地跟我说:“妈妈,我还能看见有人在山路上走。”老二马上接话:“哥,我还能看见山上的猴子呢,真的!”我知道孩子们是在夸张地描述自己的想象,但也不去揭穿他们,顺势问:“那你俩想去山上看看吗?”他们不约而同地点头,二宝干脆直接从床头爬下去到门口找鞋穿,真是雷厉风行,说走就走哇。
在我和孩子们一起向往南山多次后,上个周日吃完早饭,老公照例问出门去哪儿玩时,二宝抢先回答:“我要去秦岭山上看看。”,于是,带上点吃的喝的,我们就出门了。
周日天气晴好,风和日丽花儿香。开车沿子午大道一路往南,路上车很多,通行不算太顺畅,看来大家都想在这春日里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春光。子午大道路况虽然不太好,但是路两边的绿化很好,高大的柏树列阵道路两侧,开满粉白花朵的红叶李俏皮地把花枝从柏树间探出来,以便让路人欣赏到她们美妙的花姿。时不时还能看到点缀在行道树间的紫荆花树,紫粉色的花朵你推我挤,簇拥着开满树枝,成了整条路上最别致的春色。过了子午大道环山路口再往南,山就在眼前了,沿着进山的水泥路车可以一直开进去。如果懒得走路,车甚至可以一直沿着水泥路往山上开去。
到南豆角村后,发现小山村里竟然隐藏着闹市般的繁华。在村子最南端的丁字路口周边,遍布各种摊点:有卖风筝的、卖土产野菜的、卖各色小吃的,甚至还有镇上赶集时才会出现的套圈和气球射击,也在这里招徕顾客。
过了热闹的路口,上山的水泥路就在眼前,路两侧垂柳依依,耳边有淙淙的水流声。眼前的山上长满了苍翠的松柏,除了松柏之外的其他树木鲜少有发芽的,都还在春日阳光的沐浴下积攒着吐露嫩芽的能量,毕竟山里的温度要比城里低几度,春光便也来得晚一些。连片的墨绿间点缀着几颗开满花的杏树或桃树,倒让暗淡的山色顿时鲜亮了几分。
孩子们一边走一边惊呼,这里看见好几个鸟窝,那里又看见了山中巨石,就连路边不起眼的小蓝花和野草也能让他们兴趣盎然,蹲在那儿看好一会儿。走着走着有可以下到山谷溪边的小路,就下到水边撩撩水,捡个小石头玩一玩,顺便看看有没有什么水生动物。摸了一下,水真的是冰凉彻骨啊,不知道如果沿着溪流一直往里走会走到哪里去。走一走饿了就拿个花卷出来吃,孩子们一边吃还一边掐点儿馍渣扔到路边的草丛里,说是给蚂蚁们吃的。
顺着山中的盘旋水泥路一直走,爬升很缓。一侧是巨石山体,另一侧则是潺潺流水河。比起坚硬不可攀爬的石山,欢快的小河更得孩子们的心。走着走着碰到可以下河的小坡时,他们就激动不已,要下去玩水。蹲在小河边用小树枝撩水,或者给小河里扔个石子看散开的涟漪,他们都是开心不已,乐趣满满。只是现在的河里只有清冽的水却没有欢游的鱼儿了。
玩了一会儿水,顺着河边土路来到一处山中小院。三间土坯房沿河而建,院子用半人高的竹篱笆围起来,院子里有葡萄树和月季,还有一些看上去很朴实的清扫工具,此外,还有一个石碾子;院墙外靠近小河开辟出了几块不规整的菜地,种着青菜和生菜。从房子的外墙和门楣看,这处院落应该是城里人在山中隐居或避暑而设的,虽是土房,但外表并不土,墙皮看着是新抹上去的泥土坯,整个院落有修葺一新的感觉。值得一提的是,院子的一角有三个中型垃圾桶,主人用来做垃圾分类的。秦岭山中为了环保拆了不少农家乐,这家主人的环保意识倒是很与时俱进。只是不知道他们怎么把分类的垃圾运出去,虽然道路平整交通方便,但天天运垃圾去山下也不是件容易做到的事儿。
在别人家的小院外流连片刻后,我们沿着河道边的小路往回折返,走走停停玩玩水,直到水边无路可走的时候,只能从一个小斜坡重新走回水泥路,然后慢悠悠地下山。在出山的路口,有村民自发形成的小集市,卖一些野菜和山中的土特产,两块钱买了一大把菜苔,这略有苦味的山野菜成了晚饭餐桌上最受欢迎的一道菜。